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新思想微课堂”助力学生党员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徐冰洁 陆国晓 潘璐 王婷婷
[导读]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的线下思政教育难以开展,而新媒体作为现代传播媒介为受阻的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但微课堂形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尚未成熟。
        徐冰洁 陆国晓 潘璐 王婷婷
        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00
        摘要: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的线下思政教育难以开展,而新媒体作为现代传播媒介为受阻的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但微课堂形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尚未成熟。本文通过制作不同主题的“新思想微课堂”,试验新型教育方式,最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禁止聚集性活动的问题,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新思想微课堂;学生党员
        一、研究背景
        (一)疫情背景
        时至今日新冠疫情已初步控制,社会生活秩序也逐渐回到正常轨道,但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仍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校园内禁止人群聚集的防护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党日活动的开展深受影响,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党员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政治背景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出台了党员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如今,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的党,优秀的青年人怀着满腔热血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经过层层筛选被党组织接纳,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面对日益庞大的组织,党性教育成了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思想上的引导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落实的。
        (三)网络环境
        置身于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高校的党员教育工作已具备了较强的政治性和文化性,能够将党中央的思想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制作教育内容,然而在教育形式上却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授课形式并不利于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各支部利用互联网辅助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是不足的。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度融合“互联网+思想教育”,将支部建在网上就成了本文的关键所在。
        二、“新思想微课堂”的概念
        “微课堂”是指针对教学科目,教师借助电子材料进行讲解,最终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方式。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微课堂更加的精炼,其呈现的知识点与课堂内容一致,但省去了教师开启教学设备、现场板书和解决课堂矛盾等与教学本质内容无关的时间。而“新思想微课堂”正是对微课堂涉猎范围的延伸,是党性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
        三、“新思想微课堂”的产生及其成果
        (一)“新思想微课堂”的产生过程
        为了保证微课堂的时效性,我们密切关注国家思想方针政策的变化,筛选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在整理好素材后,由学生党员制作脚本、布置场景、录制视频,并运用Photoshop和Premiere等软件设计配图、制作后期。最后我们动员学生干部进行宣传,利用现有的“金陵科技学院官微”和“商院青年说”两个微信公众号,将制作的视频推送至各班并组织学生观看。


        (二)“新思想微课堂”的主要成果
        经过上述过程,党支部最终制作出四个不同主题的“新思想微课堂”视频,分别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以志愿者前线抗疫的经历,激励大学生敢于挑起时代的大梁;“听两会态度,展中国信心”,通过解读两会精神,树立砥砺前行的信心;“倡廉洁、树新风”,从学生党员开始抓反腐倡廉教育,让检视、剖析和反思成为一名党员同志的行为习惯;“朗读红色家书,传承革命精神”,在革命先烈的真切话语当中培养党性,提高觉悟,用实践书写青春年华。
        四、“新思想微课堂”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意义
        “新思想微课堂”构建了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自主学习小组,确保了党员教育常态化,对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拓展了思想教育的途径
        传统思政教育受诸多因素限制,只能采取授课讲座、开会传达等方式,微课堂则将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结合起来,使得信息可以从单个信息源流向多个信息源,方便师生党员安排学习时间,且线上内容可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党员提炼深化、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避免重复讲解的不必要劳动。
        (二)提升了思想教育的实效
        微课堂保证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可在支部会议的间隔期提供思政教育,确保党员学习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此外,微课堂借助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种反馈机制,一是学生可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公众号留言反馈自身学习情况,以克服传统党建工作中单向灌输的缺点;二是教师党员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回复留言及时解答疑问。学生党员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疑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答,这便达到了教育常态化的效果。
        (三)延展了思想教育的功能
        “新思想微课堂”培养了学生党员的包容性与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党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堂的教学内容吸收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党员意识形态方面的包容性。微课堂注重原创,学生党员自己搜集和整合信息,发布既突出中央精神,又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资讯,这一系列的锻炼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同时,让学生党员讲课,说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身的经历,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将被动灌输式学习转换成主动汲取式学习。
        (四)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受益面
        “新思想微课堂”能够扩大受益人群,以最小的成本赢取更多的效益。传统的授课讲座由于场地的限制,受益面仅限于部分学生党员代表或需要分批次进行,而微课堂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特点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微课堂还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将微课堂推送至班级,对共青团员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也可以将微课堂上传至网络视频课平台,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五、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新思想微课堂”的研究背景、含义、形成过程、成果以及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意义,全方位地诠释了“新思想微课堂”的概念及其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但由于“新思想微课堂”是基层党支部一个全新的尝试,其自身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优化“新思想微课堂”,制作出更为精良的学习视频,鼓励更多的学生和党员参与微课堂制作。我们将联合学院其他支部,使微课堂帮助教师党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微课堂在学院的影响力。
        微课堂是学生党支部全员的心血,在其创立过程中,每一位党员都不遗余力,使得微课堂能够顺利开展。我们相信微课堂在全体师生党员的努力下会继续发挥其对学生和党员的思想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延辉.微课堂的建设研究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4(Z1):14-17.
[2]马慧.基层党建工作要插上新媒体翅膀[J].共产党员(河北),2020(10):25.
[3]孙栋. 基于网络环境下党的建设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金陵科技学院立德树人校级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JIT-LDSR-202020
作者简介:徐冰洁(1991-11),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