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
济南市历城区钢城幼教集团凤凰城园 250109
【摘要】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们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家庭教育方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个性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围绕“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幼儿;个性行为;影响
【正文】家庭教育在一个人一生所受教育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家庭中的人员,例如父母等,可能并不具备良好的教育知识,有时对幼儿过度的满足可能造成幼儿们的不独立,除了一些教育行为,日常的生活行为也会影响到幼儿的个性行为,这都是家庭教育中所要注意的地方。
一、家庭教育方式中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行为的影响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一些个性习惯的养成,例如家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可以让幼儿也融入到这样的交往过程中,幼儿在对同年龄的幼儿交往中就会不自觉的学习家长在日常交往中的言语和举动。除了一些日常的生活场景,一些特殊的环境在个性行为的培养方面,可能有更大的影响。比如父母对幼儿有承诺,就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这就教会幼儿要诚实守信,信守诺言。相反,则导致幼儿心理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家庭的环境一直是争吵不断,父母之间的交谈也是大吼大叫,这对于幼儿的个性行为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幼儿会学习这种不礼貌的行为,不利于幼儿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幼儿对人际关系失望,害怕进行社会交往,导致个性发展畸形等问题,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家庭成员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庭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祥和。
二、家庭教育方式中家庭结构对幼儿个性行为的影响
家庭中结构是复杂的,同时,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对幼儿个性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些家庭中,是几代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年龄跨度较大,有时会在幼儿的教育上会产生一定的分歧,但是同时,也会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上一代人的勤俭节约意识,责任意识,中年一代的担当等,只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家庭成员好的地方,家庭成员多的家庭中,幼儿的发展也会更加多样化。
随着二孩政策的不断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二孩家庭,在一个家庭中,幼儿可能不是家庭里的唯一重心。
这时,父母对于两个孩子,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要给两个孩子平等的爱,即使幼儿的年龄较小,也不能一味的偏袒幼儿,同时,也可以让家里的哥哥姐姐为幼儿做好的榜样,也要让幼儿感受到哥哥姐姐对幼儿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得的幼儿,也一定是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人。
与圆满的家庭结构不同的是,有缺口的家庭结构,对于幼儿的个性行为的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大于有利影响。单亲家庭中,对幼儿缺少陪伴的一方,对幼儿的心理造成的不可逆的伤害,幼儿缺乏完整的爱和陪伴,不利于幼儿在情感方面的发展。而幼儿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独立,也会让幼儿对婚姻产生不好的认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三、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沟通和交流是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在一些事情方面的认识不足,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幼儿的教育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思想阶段,传授适合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还要给幼儿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进行选择,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接受知识以及一些想法。
同时,家庭教育一定要是民主的,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性,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能仅仅因为父母自身的想法而强制幼儿进行某方面的学习等。否则会抑制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对事物的热爱。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强硬,家庭教育更像是一种命令和指令,这样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幼儿的行为变得畏畏缩缩,对于以后生活中的上级领导等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幼儿的个性行为发展。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引导性,父母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幼儿们相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断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让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行为,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更好的进行和发展,幼儿们的个性发展才能长久的持续的进行下去。有好的家庭教育的幼儿才会有更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行为,才能不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和更好的成长。
【结束语】
总上所述,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同时,更要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所承担的角色,要正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个性行为的影响,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改正,争取让家庭教育促进幼儿个性行为向好的地方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J]. 刘小俊. 考试周刊. 2009(18)
[2]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J]. 万明钢,王亚鹏,王舟. 心理科学. 2001(05)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罗家英,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