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绘本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大班幼儿欣赏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徐胜楠
[导读] 欣赏能力能帮助幼儿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探索生活中美的事物。
        徐胜楠
        松江区中山幼儿园  201613
        摘要:欣赏能力能帮助幼儿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探索生活中美的事物。本文借用中国原创绘本中的生动夸张的主角形象、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多元的民间艺术等这些元素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以此来提升大班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创作。
        关键词:欣赏能力、中国原创绘本、大班、实践研究
        中国原创绘本是指中国籍作家在中国出版社发表的,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方式,在图面上也蕴含着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绘本。近年来,中国原创绘本发展迅速,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以中国原创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在阅读和欣赏画面过程中,自然的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和启蒙,幼儿可以在文学美和图画美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中国原创绘本的文字故事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意境感和韵律感,有些文字还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和节奏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为:“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6岁是儿童艺术发展的敏感期,大班更是是对美的认识形成的黄金发展时期,这个年龄的儿童具有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中国原创绘本中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能让幼儿在绘本阅读故事的同时,直观的感受到图画的表现方式、色彩、结构等要素,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欣赏素材,能有效提升大班幼儿的欣赏能力,有着极高的艺术教育价值。
一、生动夸张的主角形象,促进幼儿的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心理学中指出:“审美感知是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是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结构完形。是将事物直观的感受与心理情感、生活经验相融合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儿童积累的感知觉经验越多,所获取的表象会越丰富,越鲜活。[[[]李琳,林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儿童审美感知发展特点及启示[J].幼儿教育,2019(33):3-8.]]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发现,大班幼儿能够较长时间的观看作品,并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和猜想。《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指出:“能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而中国原创绘本中多选用的是拟人的表现手法,和夸张的主角形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或者奇闻轶事,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欣赏图式,促进幼儿逐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
        绘本《小年兽》,讲述的是一个温馨的故事,借用中国传统节日新年的民间故事为主线,夸张绘画年兽形象,它有四只眼睛,一张大嘴,还挺着个大肚子,形象的生动有趣会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且用线条和墨色大胆创新内容,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突出了中国画独特的韵味和幽默感。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连环的动态运用,方便观察年兽奔跑的动作,了解年兽迫切的心情,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1、理解绘本的主要故事情节,熟识中国春节的由来,了解年兽的故事
                2、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夸张奇特的年兽形象,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小年兽》ppt课件、各种收集来的年兽形象、纸、笔等。
活动重难点:1、激发幼儿思维,创造出奇特的年兽
                 2、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巧妙地想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绘本中的夸张形象引入
关键提问:这个怪兽叫什么?怎么创造出来的?
(采用故事联想法,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回忆。故事联想法是最简单的联想,也是借事想象的基础,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喜欢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作为本次师幼共读的导入环节。)
小结:年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恶兽。传说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贴春联、用红色驱赶年兽的进攻。慢慢演变成了春节。
二、讨论比较
关键提问:这个年兽它有什么特征?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观察年兽形象,发现典型特征,大胆表达形象的生动夸张带给人的感觉,丰富幼儿的审美感知,也能在教师的提问和绘本故事融合的条件下产生新的想象或回忆。)
小结:绘本里的年兽它有四只眼睛,一张大嘴,还挺着个大肚子,看起来挺好玩的,一点也不可怕。
出示ppt绘本图片2:
关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怎么了?
(启发幼儿观察画面,从表情、动作上去猜想和判断,这就是夸张之处。明白夸张的绘画方式是将某一特征进行放大,又将某些特征进行概括,将年兽身材夸张处理的原因是为了突出绘本的内容。)
小结:年兽把孤独的人吞掉了,脸色变红,眼睛和嘴巴都变形了,看起来非常暴躁、愤怒。
关键提问:他为什么要把嘴巴画这么大?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其他的年兽呢?(理解夸张的作用,为夸张形象创作做铺垫。观察各个年兽的不同形象,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获得年兽绘画的相关知识,发现年兽的形象可以是夸张的、威武的、恐怖的、多彩的等等多种形式,没有固定模式,突出表现出年兽的某一特征,将形象夸张处理,让画面充满想象即可。)
小结:画这么大是为了表现它的心情,夸张的画法能让我们一下就看出用意来。
三、创作表现
1、启发幼儿回忆多种年兽和其他动物的特点,并找到可以夸张的因素,引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创作一张什么样的夸张画。
2、分享有创意的作品,引发更多的想象。
3、指导个别幼儿表现夸张,体会夸张的美感。
(在这期间,教师要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话语权和创作权,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适当的追问和评价,实现双向的师幼互动)
四、作品展示
分享你的年兽,感受夸张形象带给你的感觉,体会夸张形象的美感。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将夸张的形象作为美术欣赏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幼儿了解到精彩的图式内容,丰富审美感知。且以绘本故事作为导线能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一下就能了解到教师的要求和目的,并且愿意进行尝试和体验,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促进审美感知。
二、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丰富幼儿的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指幼儿能够利用表象记忆将表象材料分解和重组,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的一种能力,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审美能力,包括感觉、猜测、理解、创新等心理因素。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与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审美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兴趣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基础。而借事想象是调动幼儿想象力的有效方式。中国原创绘本选择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汇编,以幼儿的视角去触摸这个世界,这些身边的小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改编自中国北方民谣,大班幼儿对画面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幼儿可以根据绘本故事了解到青菜的特性,在嘻嘻哈哈的大战画面中,认识蔬菜的外形特点,欣赏感受蔬菜逐渐成熟的变化。本书利用幽默风趣的绘画风格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1、感受童谣中充满想象力的蔬菜形象,知道蔬菜成熟过程的典型特征。
2、大胆想象,尝试大胆绘画壮观的场面,体会想象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大胆想象,尝试大胆绘画壮观的场面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这本绘本的书名叫什么?你们还记得绘本中的童谣吗?一起来说说吧
        (通过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回忆绘本的内容,激发幼儿对这个绘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环节想象进行铺垫。前期没有让幼儿欣赏绘本,只让幼儿了解掌握童谣,为幼儿的想象留下空间。)
二、观察绘本场景
        (一)播放录音,菜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呢?
        1.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你觉得他们心情怎么样?画面上是怎么体现很开心呢?
        小结:画面上的蔬菜都笑眯眯的,还手舞足蹈,体现了他们的心情很开心,很愉快。
        2.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莲藕急了眼,会怎么打进园去呢?来给我们表演一下。
        小结:莲藕排好队,带领茄子、黄瓜、花生等雄赳赳气昂昂大步走,进园打战去了。
        3.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挂帅出征是什么意思?其他人可能在干嘛?用肢体动作来表演一下。
        小结:胡萝卜拿着令旗挂帅出征,号令手下大军大呼小叫的争输赢。有可能敲鼓、呐喊,手放在嘴巴前面,用力喊。
        4.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的搬救兵
        你们觉得他们是怎么打战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小葱端起银杆枪,茄子挺着大肚皮,韭菜使出两刃锋,黄瓜甩起扫堂腿。有的腿伸出去,有的肚子挺出来,样子很认真。
        5.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打的大蒜裂了瓣,打的黄瓜上下青,打得辣椒满身红,打的茄子一身紫。打的豆腐尿黄水,打的凉粉战兢兢。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胡萝卜大军会是怎么样反击的?反击的莲藕大军怎么样了?最后莲藕大王哪里去了?
        小结:歪嘴葫芦放了大炮把他们打的大蒜裂了瓣,黄瓜上下青,辣椒满身红,茄子一身紫,豆腐尿黄水,凉粉战兢兢,莲藕大王只能钻进烂泥坑里去了。
(引导幼儿想象几幅对阵与激战的经典画面,用肢体动作表演一下,重点解释一下动作形态,将复杂的动作简化为清晰的美术语言,腿弯一弯真的很像要摔倒了。对想象画的造型方面提供辅助,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提供创作依据。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三、想象创作
        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要创作哪个场景,然后自取材料去一边想一边大胆画。
        教师巡回指导,用情景话的语言给于个别指导。
        及时分享具有创意的作品,丰富他人想象。
四、分享交流
        请你说一说你创作的什么场景?场景里的蔬菜都在干什么?重点讲解创意作品。
        感官体验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比较直观地方法,是指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接收到外界的讯息。借助感官体感的方法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素材想象,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线索,幼儿可以根据感官体验得到的经验来创新,借助绘本中熟悉的故事形象、情节等进行想象发挥,这些符合幼儿日常生活的元素最能引发幼儿的联想,唤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想象。
三、多元的民间传统艺术,提高幼儿的审美创作力
        审美创造力是人在审美中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感知、审美想象的表现方式,是融合了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的一种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要在了解事物基本的美的特征和规律基础上,借鉴已有的审美经验,对表象材料进行想象、创新、重组等等。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指出:“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其中的教育建议也指出:“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创作。”原创绘本中丰富的传统美术形式能够帮助幼儿积累相应的审美图式,从而转化为内在的动能,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表现力。
        绘本《小石狮》是以第一人称来表述的,讲述的是小石狮是镇里唯一的石狮,是这里的保护神,守护着小镇的居民,也守护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绘本采用电影的拍摄角度,俯视镜头给于画面整体感知,配上大雪纷飞,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孤独,对情感还内容上更有提升作用,幼儿非常喜欢这一页,表示很心疼小石狮,他很孤单可怜,没人陪它。
        
活动目标:1、了解绘本作品中对石狮子造型的基本特征,知道石狮代表的含义。
2、能用粘土塑造出独特的石狮门环,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熟悉绘本内容。物质准备:石狮和狮子门环的图片、超轻粘土、粘土工具、毛笔、黑纸盘、胶水、金色颜料等
活动重难点:了解石狮造型和花纹,能用超轻粘土表现立体形象。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
回顾绘本故事内容,感受石狮的情感。
关键提问:还记得我们的小石狮吗?他为什么说自己不会忘记每个人?
(故事联想是最简单的联想,只要看过绘本的内容,就能回忆绘本的细节,根据教师的提问和绘本故事产生新的想象,借助绘本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幼儿的审美想象,体会小石狮的情感内涵。)
小结:小石狮在村口很久了,记得每个人,也是每个人心中的守护神。
二、观察讨论
出示石狮与门环的对比图片
关键提问:狮子门环代表着什么?和石狮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石狮和狮子门栓的不同,有对比就会有创作的依据。通过观察比较法让幼儿了解石狮形象的特征,以及代表的含义,知道石狮是以石头为材料,经过千锤万凿出的狮子形象,石狮雕塑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门栓是古代的一种敲门工具,借狮子威武的形象来保卫平安。)
小结:石狮和狮子门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毛发都是卷起来的,眼睛都比较大,但也有不同之处,首先石狮的颜色是灰色,门栓的颜色多以金色为主,门栓的石狮有两个尖尖的牙齿,嘴里叼着圆环等等。
讨论创作狮子门环的步骤
关键提问:今天我们用超轻黏土来制作一个威武的门环,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老师来做你来说。
(利用我来做来说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进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活动重点清晰的展示给幼儿。利用中国原创绘本这一媒介,提供超轻粘土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法,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品,体会泥塑这一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在读绘本,玩美术中,丰富幼儿对与多元民间文化的亲身感受,深化对绘本艺术风格的感受,体会多元的艺术形式。)
1、在卡纸上粘贴上黑色纸盘办成狮子的圆脸。
2、用黑色黏土制作出狮子的各个部位以及毛发等等。
3、用毛笔刷上金色颜料,表现出古代门栓的金属感。
三、幼儿创作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分享好的创意和作品给其他幼儿,丰富他们的想象。
(本次活动采用超轻粘土作为操作材料,给于幼儿探索的时间,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表现石狮门环。这一活动的价值在于将美术专业化的操作技巧融合在传统文化中,让幼儿知道艺术表现形式不止有绘画,还有泥塑、雕塑、剪纸、手工等等等,也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幼儿艺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作品展示
谁来分享一下你的作品,你是怎么做的狮子门栓?谁的狮子门环最有创意?
        所谓多元的艺术实践是指用于美术欣赏活动中创造表现形式的多样,不单单指日常经常创作的儿童画,还有很多民间传统艺术形象都可以作为幼儿创作表现的资源,如表演、雕刻、彩灯、泥塑等等。
        幼儿有与生俱来的艺术欣赏能力,基于中国原创绘本,教师要做的是帮幼儿收集适宜他们的中国原创绘本,让他们去感受中国原创绘本的魅力,传授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的方法,养成欣赏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才能让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探索、积极感受、欣赏美的事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