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情生发课程,助学生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吉莉
[导读] 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在其著作《教育人类学》中指出,危机是一种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它从属于人的本质,是人自我形成必不可少的。
        吉莉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小学     461000
        摘要: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在其著作《教育人类学》中指出,危机是一种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它从属于人的本质,是人自我形成必不可少的。危机意味着开创新起点的机会。教育应该认识到危机的有益作用,要帮助青少年明确认识危机,战胜危机,全力去承担责任,从而获得有利发展。
        关键词:教育形式;危机意识;课程研究;健康成长;
        自2019年12月起爆发的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危机大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面对这样一场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传递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认知?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生活即教育,疫情就是课程。那么该如何把疫情生成课程呢?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疫情课程的需要高度契合。鉴于此,我们把疫情当成课程生成的本体,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课程生成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当成课程的形式和载体,进行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牢固堤防。
        主题一:学习新冠病毒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的如此凶恶,它是什么样子?怎样产生的?我们改如何打败它?置身新冠疫情之中,所有人都会对新型冠状病毒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对战胜新冠病毒充满了期待。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让学生认识新冠病毒,感受生物世界如此复杂多样,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主题二: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蝙蝠从来不会想到它有一天会刷遍人类的朋友圈,冷冻海鲜上一次次发现新冠病毒,让人们发出了“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的呼喊,激发了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强烈愿望。带领孩子走进野生动物世界,感受生命的多彩,学习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主题三:科学知识,是我们战胜瘟疫的锐利武器。
        瘟疫,曾经是一个异常可怕的词语,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它扮演着极其凶恶的毁灭者的形象。人类战胜瘟疫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敬畏科学的欲望。
        主题四:了解武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武汉,因为疫情,曾经成为世界焦点,在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以“封城”为代价,演绎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一幕幕激动人的心战斗场景。引导学生走进武汉,了解这座英雄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主题五:致敬逆行英雄,学习责任与担当。
        大疫当前,无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警察冲在防疫第一线救护患者,服务百姓,为我们遮风挡雨,用他们平凡的身躯,为我们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英雄的逆行者,记住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学习他们的精神,把责任与担当四个大字印在灵魂深处。
        主题六:走进神奇的中药,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疫情汹涌,中药,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引领学生走进我国神奇的中药世界,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自豪感。
        疫情当前,丰富的校本课程教给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化解灾难;教给学生众志成城,无数个小我可以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教给学生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正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磨难后变得更强大,屹立于世界之林。相信这样的校本课程,能帮助未来的他们走好脚下的路,书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此文为课题《疫情背景下小学生生命课程的创生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