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黄合学区,湖南湘西416200
摘要:在初中阶段教学是一门主要的课程,通过提高学生的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义不容辞,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责任重大。如何才能培养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下,初中语文阅读也随之变化,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语文文化知识。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引言:语文是最基础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但要把这门课程学好,却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加以老师只局限于“走老路”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方面的学习,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而批判性思维属于多方面的,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去理解阅读方面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一、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思维
读书是每个阶段都经历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也是一样的,它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还能增强人们认识的领域。在初中阶段,学生都是处于叛逆期,整天沉迷于小说游戏之中,我们要对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举办一场读书会,让同学们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感受现代社会巨大的进步。初中阶段学生都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东西,批判性思维可以做到这一点,再加以老师对其正确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也是必然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去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1.2注重创新培养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要跳出传统的观念,要与时俱进,足够新颖的话题才能把学生们的思维吸引住。传统的学生们都是“读死书”,不知道创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未必合适现在的,所以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行[1]。经过研究发现,老师在课堂中设置情景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学生们当今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带动学生们思考,引起学生思维性的冲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方法
学习阶段主要有四个历程,分为迷茫,挑战,瓶颈,成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如果缺少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那老师又该如何培养呢?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那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老师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煞费苦心。经过老师不断的理论结合实验,发现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带来非常的效果,即能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积极的参与到讨论问题的环境中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学生不断的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慢慢形成的,了。为了能够很好的应用,老师要在课堂中不断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探索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知识点。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去激发他们,比如在语文课本中老师在教授《最后一课》的时候,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对这篇文章的相关资料,在相关资料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记忆[2]。
2.2增加课外阅读量
现在的初中生的教材书后面都会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课外书,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图书馆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还知道了关于作者的一些丰功伟绩。比如《傅雷家书》,这本书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书信被编写成书籍,以此来怀念。通过这样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到了当时生活的不易,全靠书信来完成,不像现在:手机在手,天下我有。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还能有助于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因为安静的环境更容易让人身临其境,老师不应该有过多的干涉,可在一旁守着同学们。如果有的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理解的可以进行指导,老师还要强调的是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看表面,要试着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比如作者在此处为什么要有这个词,而不换作另一个词,通过这种方式既然学生拓展了视野,也加强了学习知识。
2.3换位思考,灵活运用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老师要学会转变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比如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学生来找你。在老师看来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于是就脱口而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种情况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让学生不敢在找老师问问题,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大忌。我们要善于去引导,可以反问学生,以此来引出学生的想法,在对学生思考的答案加以改正,由此一来,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解读。对于初中生来讲,人生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所以,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好习惯,潜意识的还改变的学生内向的性格。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许多老师也已经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比如在一节比较难理解的课程中,学生接受的很吃力,课堂氛围也非常的紧张,老师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收集的一些关于作者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们,缓解了紧张的课程氛围,还有益于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观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问题[3]。
结语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激发自身的思维,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出的答案做出回答。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十分有益,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批判性思维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勇于质疑的能力,多方位的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对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 2020, 000(014):P.48-49.
[2]李雪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初探[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7):0190-0190.
[3]曹芬. 浅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