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焱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办事处机关幼儿园 山东威海 264200
摘 要:儿童化语言是使儿童读物葆有其独特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儿童读物的语言选择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成人化,缺乏趣味性,过于重视情节描写,教化意义过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儿童读物的语言选择提出的分类型语言改进策略:叙述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对话性语言等。
关键词:儿童读物;语言;问题;可行性策略
1当前中国儿童读物语言存在的问题
1.1成人化
当前儿童读物的语言,最常见的毛病是成人化,老气横秋,没有多少儿童情趣。比如作家汤素兰的《珍珠》其中一段:“神说,人生是会有很多的际遇。有人说,只要在对的时间,遇见一个对的人,他们便能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人生的际遇又总是会很奇妙,我们往往又总是会错过一些什么,或许是时间,或许是人。一幕幕的悲欢离合总是在不断的上演。”虽然它的语言讲究哲学性,但如果拿来给孩子阅读,就不免过于成人化,孩子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
1.2缺乏趣味性
幼儿园几位老师称,孩子们特别喜欢那种贴近生活、以动物为主的童谣和儿歌,比如“小花猫上学校,教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进,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这类语言最能启发孩子的认知。儿童文学作家邱易东充满忧思地说,孩子是充满灵性的,可惜我们现在一些作品很难打动孩子的心,这样的童谣、儿歌、儿童诗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一批有责任感的作家比如柯岩、金波,他们就很注重趣味性语言的创作,如柯岩童谣诗“天黑了,我的妈妈在叫我,鱼儿的妈妈在叫它”等等,但如今的儿童读物的创作需要更多的作家对趣味性语言予以关注,它应该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风气。
1.3过于重视情节描写
如今的儿童读物,更多地关注情节描写,而情景描写、说明性文字则相对缺乏。这样失于偏颇的写法,会让孩子们渐渐只对情节感兴趣,这对于熏陶孩子的才情和心灵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幼儿园作为教学还是孩子们本身的精神需要,都应该有更多的优美的沉静的却不失幽默的语言文字奉献给小读者们。
1.4教化意义过重
负载过重的“教化”,似乎在力求解决什么问题,不重视儿童的心理需求,这是当今儿童文学语言当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如在许多儿童读物中经常出现“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应该”、“学到了”诸如此类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言创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语言选择的可行性策略
2.1儿童读物语言艺术的根本特点
①准确性和规范性
②形象性
③儿童化
2.2分类型可行性策略
2.2.1叙述性语言
由于儿童读物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儿童特别喜欢阅读故事,在阅读故事时最为关心事件或人物的起始、进展。
叙述对于儿童读物如此重要,儿童读物的作家在创作时不仅应注意尽可能让叙述多于描写,而且应注意在用词上讲究明白如话,在词语的组合上让脉络更清晰可见,合乎事理逻辑。这样让小读者易于得到整体感,易于看清事件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笔下的故事对小读者更具诱惑力。
贝洛童话《穿靴子的猫》一开始这样叙述:
从前有个磨粉匠,死后把家产留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但他的全部家当,只是一个石磨、一头驴和一只猫。
不久,三兄弟就分了家。分家时既没请公证人,也没请管财务的神父,因为如果请公证人和神父来帮忙,那马上就会把可怜的遗产花光。
于是,老大分到了石磨,老二分到了驴,老三分到的仅仅是一只猫。
后面的情节是写这只猫如何给老三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前面的叙述交待老三得到这只猫的过程,以让读者明白事件的起因。“从前”“不久”“于是”这样的连词,简单却很到位,事件的起始转折顺理成章。其它的叙述语言也很朴实、平淡。由这段文字可看出,与叙述形象紧密相联的词语首先要保证能够使读者明白,语言精炼是首要标准。
2.2.2描写性语言
描写在作品中只能该用才用,宁短勿长;用词上要比叙述语言标示的形象感更强,色彩更鲜明,声响、动态更突出,词语的组合要更讲究形式多样;儿童读物的语言在描写上除了要提供强烈的感知外,同时要给读者标示出孩子的趣味、情感与成人作家的趣味、情感的结合。
孙幼军童话《小狗的小房子》有一段是这样描写自然环境的:
小河边真好玩儿!一大片毛茸茸的草地,上边开着一点一点的小野花。蜜蜂嗡嗡地飞着,小鸟啾啾地叫。河边上有许多圆溜溜的小石头,有红的、白的、蓝的、绿的……什么颜色的都有!河水哗啦啦流,那水是透明的,像玻璃,里边的小鱼游来游去,看得清清楚楚。
这段描写用了不少形象感很强的词语,如“毛茸茸的”草地,“一点一点的”野花,蜜蜂“嗡嗡地飞着”,小鸟“啾啾地叫”,“圆溜溜的”小石头,“红的、白的、蓝的、绿的”,河水“哗啦啦”流,水是“透明的”,像“玻璃”等等,有色彩,有声响,词语的组合灵活自如,特色鲜明,很能触发孩子的想象,形成各色各样的或整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
2.2.3对话性语言
由于说话主体以儿童为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既要表现儿童的原生美,又要表现儿童文学口语的艺术美。
贝洛童话《小红帽》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这样粗?”
“这样抱起你来格外方便些,我的外孙女!”
“我的外婆,你的腿怎么这样粗?”
“这样,跑起来格外方便些,我的孩子!”
“我的外婆,你的眼睛怎么这样大?”
“这样,看起你来格外方便些,我的孩子!”
“我的外婆,你的耳朵怎么这样大?”
“这样,听起来格外方便些,我的孩子!”
“我的外婆,你的牙齿怎么这样大?”
“这样,才可以吃你!”
以上两个形象一个是年幼善良的小红帽,一个是狠毒狡滑的恶狼,两方面一问一答,问者随意、真切,答者欺诈、做作,二者交锋,步步逼近。句式重复,既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又符合情节需要。
结束语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要提高儿童读物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和编辑要加强语言修养,提高锤炼儿童化语言的能力。对儿童的热爱和对各种年龄儿童的需要、特点和差异的渊博知识,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不熟悉儿童生活,就很难有过硬的运用儿童化语言的功夫。要善于向儿童学习语言,重视研究语言儿童化的规律,从而丰富审美内容,加强感染力,更好地为儿童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22
[2] 彭泽润,李葆嘉. 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34~40
[3] 田华.儿童文学语言的选词特点[J].学语文,2007,30(2):31~33
[4] 张以瑾.儿童文学:让“东风”来得更强劲[N].中国教育报,2007-7-7(4)
[5] 宗介华.令人担忧的儿童文学现状[N].中国日报,2006-6-2(7)
[6]邱易东.呼唤一颗童心——儿童文学生存状态名家谈[N].太原日报,2006-6-5(9)
[7]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60~70
[8]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M].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 56~72
[9] 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1
[10] 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Monton de Gruyle, 2000.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