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文化内涵与走廊环境创设之融合初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李伟伟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李伟伟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办事处机关幼儿园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这正符合我园文化背景“兴趣为本、习惯为基、质量为一、经典为长”的思想,在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解读、思考中感悟环境创设的的理念。
        关键字:走廊环创  园所文化
        一、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以意大利大瑞吉欧幼儿教育为例,在瑞吉欧的教育中环境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吉欧的环境时从角度来反映设计者背后的文化的,例如,墙面的色彩、物品的摆放、装饰材料器具的选择等都能反映出意大利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综上所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去思考,更应该关注和挖掘环境设计者和教育者背后深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第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该对当地的文化传统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第三,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把最有利于幼儿生活的、成长的需要放在首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天性。第四,适宜的环境设计也可以对现有的幼儿园课程与制度提出挑战,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作息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二、走廊环创研究的价值和原则
        (一)研究的价值
        1.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保障。幼儿要在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只有具备图文并茂的提示语言,有趣宽松的空间环境,才能让幼儿在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和愉悦,并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2.能有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3-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在此时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良好的引导与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将对幼儿的一生受益。
        3.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幼儿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互动者,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幼儿会参与设计构思、材料搜索、动手制作和布置的全过程,从而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坚持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清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馆化。如: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装饰节日环境;农村可用自然材料高粱杆、竹片、麦秸杆等装饰环境。
        2.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有权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收集和准备材料、布置、操作、管理等方面。如布置教室墙面时,可让幼儿参与进来,布置“美丽的春天”,让孩子门自己搓柳条、剪柳叶,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小燕子贴在天空,河里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红太阳可以用孩子们的小手印等。因为自己参与了环境创设,他们对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用语言、作品与环境对话,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因此必须反映幼儿身心的水平和特点,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如“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小班教室环境可布置一列火车,引导幼儿学习扣扣子,每节车厢学一种系扣子技能;中班可提供“穿线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穿出不同形象;大班让幼儿学习“辫辫子”等。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审美性原则
        环境创设首先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构图、色彩、造型上要符合审美情趣。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的人物或动植物要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儿童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A楼三楼的油纸伞吊饰挂好了,我们班的孩子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舞来跳呢。
        5.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
        教师的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具在非常重要作用。

如楼梯间有两根塑料管,自下而上,如果老师巧妙布置会别有一番风味,用绿色约纹纸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环绕上去。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便贴显得杂乱,若把幼儿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其它东西,一定令人耳目一新。
        6.因地制宜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幼儿园面积比较大,户外的空间很多,我们就绘制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墙。但是如果是农村幼儿园,一共就两间教室,就不可能这样。对于园舍和基本设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照样能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画架举例。
        三、文化内涵下走廊环境创设在我园的初探究
        我园是一所办园历史悠久的老园,分南北两个教学楼,北一楼二楼分别是小班和中班部分级部,南一楼二三楼分别坐落着中大班。围绕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育原则,我们预设了五个走廊的主题。分别是北一楼“我长大了”,北二楼“我能行”南一楼“我的家乡”南二楼“幼儿园-我的家”南三楼“祖国,我爱你”。每一个楼层都会以这个主题将整个走廊的环境连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冰冷狭长的走廊变得灵动起来,变得有思想、有韵味,并充满童趣,让孩子们也乐在其中。
        四、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环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缺乏整体布局意识。楼层与班级衔接不融洽,每个班级所要体现出的自己班级特色就显得与主题内容不符。
        (二)、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只重视走廊墙壁的布置,忽视了其它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环创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三)、忽略幼儿和家长的介入。没有让家长深入了解我园的园所文化,只是停留在教师层面上。
        (四)园本文化表现的形式较为单一,展示无章法。如:有的楼层全是纸制品,有的全是废旧物品制作的承认的作品精美展示的整齐,但孩子的作品展示没有主题,无美感。
        (五)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如:在作品的摆放不美观,作品制作粗糙,没有深度挖掘每个环创主题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等。
        (六)幼儿与各楼层之间缺乏互动。如:孩子们接触的只是所在楼层的走廊环境,对别的楼层却不了解。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样的印象”。我们相信只要秉承这个理念,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加上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家长的支持,一定会真正的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构建出适宜于幼儿成长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文.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 2011(7):64-66.
        2.刘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 000(004):P.60-61.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田和街道办事处机关幼儿园
                                                      李伟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