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山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摘要:在“三新”背景下,高考英语学科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度理解和挖掘。对于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阅读思维 阅读策略
从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看英语学科的改革方向,首先要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次修订的最大变化就是突出强调了学科育人,强调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学科育人要通过采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领学生采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科素养四要素同步提升。我认为,教师要有反思精神,敢于修正自己,而且思维要开放。
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走出知识教学碎片化,改变文化、思维缺失的现状,转向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的课堂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英语学习活动观,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学习。教师要通过创设主题情境,以语篇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语用的角度来学习语言知识并进而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模态的语篇为依托,在训练和提升语言技能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最终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和强化文本的深度解读,突出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解读文本的内容、结构、逻辑、语言和写作意图等,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结合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来考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获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趋势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培养。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培养。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话题和文本,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些资源的话,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培养是大大有益的。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觉得我们要重视学科的育人价值,更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深度学习、强化语用意识,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并重发展。我们须有以下几个转变:从形式主义的跟风学样到提高自身思维品质,将思维培养渗透进课堂活动的转变;从满足对表层信息的了解到确保对文本的深度学习与理解的转变。
关于阅读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准确解码,而非望文生义,不仅要Top-down,还要Bottom-up。对阅读教学,总结起来,就是要使学生在阅读中:Read to know; Read to infer and reason; Read to respond; Read to question; Read to evaluate; Read to research and create.以上几点既是深度理解文本的路径,也是其成果,更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不二选择。
批判性(深度)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要read within the text(信息加工与处理、理解大意、处理语言等),read beyond the text(与已有知识、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思主人公所想、推断隐含的意义等),read about the text(欣赏语言、分析结构、评价所读内容、思考作者意图、提出质疑等)。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关于批判性阅读教学,我认为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依赖于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阅读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阅读、阐释性阅读和创造性或批判性阅读。不同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从低到高依次为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理解性阅读思维训练和批判性阅读思维训练。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文本,并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解决问题。批判性阅读思维对应“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高级层次,学生要能在分析分析阶段区分事实与观点,辨别事物发生的动机或理由,得出某一结论;在综合阶段要能综合各种信息做出预测,预见结果,进行创新;在评价层次,要能做出判断,形成并提出观点,能欣赏文体美。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做到每个教学设计都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入,促进阅读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文本,因为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批判性阅读。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具体文章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还需要关注文本的长度、难度,话题的熟悉度及趣味性、合宜性。易于理解的趣味短文本不用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但必须有足够的思考。对于难理解的长文本,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扫除词汇障碍,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阅读。师生在课堂上最好能有积极的思维互动和高质量的观点的交锋,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思辨含量。二是要关注阅读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既要全面关注文本、深刻挖掘文本,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技能及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思考如何在阅读文本处理阶段设计恰当的问题,增加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江苏高考英语学科《考试说明》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第四点是:考生应能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我认为在进行判断推理题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先速读题干抓“关键”,再“跳读”文章锁定信息,最后综合分析选出吻合的选项或答案。在定位找细节中,应先领悟大意,注意同义、反义及其他转换,巧用排除法,耐心地去根据上下文语境,利用对比法、相似法、因果法、例举法和常识去筛选信息。根据文本设计思路,我们在进行阅读策略上要能:根据事实细节,合理推断;推断作者观点态度,全面理解原文及主旨大意,注意能表达作者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的词;推断文章的出处,应具备一定的常识,从而快速选出最佳答案;推断写作目的,不同类的文本的写作手法进行正确推断。阅读的步骤可分为四个梯度:一是速读,即速读题干,确定推理,判断题目;二是定位,即准确定位,带着任务阅读文章;三是详读,即由表及里,读懂读透相关信息;四是推理,即立足语篇,有理有据推测含义。总的来说,阅读策略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层层推动,归纳总结,领悟文本精华,甚至可以耐心地进行二次三次深层次阅读。当然题型不一而足,教师和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可以根据文章自己设疑,这样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更有针对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的实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呢?我认为:首先要钻研教材,透彻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语言层次,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句子结构、语法、语篇结构等语言知识,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进一步关注文章的语篇结构知识。其次是信息层次,就是基于我们对语言的掌握来自然地获取意义,得到事实信息。尤其不容忽视的是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的处理。另外还有思想层次,就是说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文章里隐含的意思,形成自己的批判性评价与思维,并与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获得阅读的美好的享受。
新高考要求我们教师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发展,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人格与情感、发展个性的状态。我们要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诊断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