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娟
广西警察学院,南宁,532100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是目前中国本科教育中的重头戏。对于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核心课程《治安秩序管理》而言,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能有效地激发公安院校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本文首先给出了金课内涵,其次论述《治安秩序管理》课程概括及存在的问题——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然后论述《治安秩序管理》课程“金课”建设的设计思路,接着提出了《治安秩序管理》课程“金课”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金课;问题;设计思路;实践
一、何谓“金课”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中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2018年11月24日、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育论坛”上,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金课的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高阶性”指的是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能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二、《治安秩序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
(一)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训教学脱离现实环境,无法提高分析、研判、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讲授警察勤务、公共场所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严重妨害治安秩序行为处理及相关法律依据,然而这些内容都是公安实际工作中一定会发生的,是一门与公安治安业务关联及其紧密的课程,具有实践性、操纵性、专业性、业务性等明显特点。因此,从对专业培养目标支撑的角度出发,本课程需要培养学员处置警察勤务中警情及公共场所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严重妨害治安秩序行为实际问题的分析、研判、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教学状况,课程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没有与现实环境建立关联,课程对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手段简单,难以满足“学警”到“民警”的升华。
目前课程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课程安排的现实情况制约,理论内容多、实训课时少等,主要以“教”为主,师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互动的环节和空间。在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教”,未能调动学员的自主学习,教师满堂灌,课堂上大包大揽生怕学员不学习、学不会,学员思考探讨的时空受限,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提高、相关能力的提升等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师生缺乏互动沟通及时了解,也很难实现课程教学的个性化。
(三)课程考核方式侧重理论轻视操作能力,不能体现课程挑战性的提升。
从课程目前的考核体系来看,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侧重理论知识、忽视实际操作能力。从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内容来看,试题中主要以识记性知识内容较多。在形成性评价中,对于学员实践能力考核的难度相对较少,其广度深度还有待延伸和开发。
三、《治安秩序管理》课程“金课”建设的设计思路
(一)以高阶性标准重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要求《治安秩序管理》由众多章节构成,每个章节又有众多知识点构成,且知识点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将精心设计的课件提前一周左右分享到慕课平台的教学资料档案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或查阅,借助碎片化的间隙提前预习;体现高校应用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突出侧重点的教学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到每个学生的登陆时间和频次,可以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参考之一。
同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通过“识记”、“理解”、“应用”等名词强调了学生学习中应采用的不同学习方法,知识点的设计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难点相匹配,考试大纲中的三星题练习也模仿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库中的相关试题予以设计和实施,基本达到了“金课”标准中的“高阶性”要求。
(二)以创新性标准改造试题设计和课后讨论。
本人作为从教多年的一线教师,对于教育部这次提出的“金课”一词颇有感悟,也尝试着从自身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前文已经提及,本科教育的创新性可以体现在诸多阶段和环节,可以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等各方面予以展现。
本学期治安秩序管理教学中创新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1)教材选用上:本学期的治安秩序管理教学是一个关键阶段,因为无论是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还是特种行业治安管理都频繁进行了更新和改革,治安秩序管理本科教学必须带给学员最前沿的课程内容。(2)教学形式上:大学扩招以后带来的大班授课模式在多年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广西教育厅和本校教务处每年都对高校及本校教学的小班讨论提出指导性建议。本课程也是一直秉承着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形式。这种无缝对接既有利于课程后期案例讨论课程的开展,也提供了师生角色互换的平台,尤其为部分乐于展示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员搭建了舞台,颇为学员们称道。(3)慕课平台讨论题的布置上:本课程的慕课平台的使用不仅仅用于课前预习时课件的下载和学习,更加体现在课后教师讨论题的布置和学员的反馈上。本学期本人利用慕课平台在每次课后当天布置了一道开放式的讨论题,要求学员在教师规定的截止日期前留言反馈。教学好处可谓众多:能及时检查学员的掌握情况、能督促学员消化当天学习内容、能提示学员将课程内容和社会背景环境相结合、能将课程考核贯穿在平时,等等。
(三)以挑战度为准绳充实课后案例讨论题库。
案例讨论课是本课程组实施多年且颇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其中采用的小班小组形式恰恰又和目前的教学要求相吻合。本课程的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要求学员课前随机搜集案件已经办结最新公开出来的典型案例作为分析讨论,以教师布置的提问大纲作为主线,结合课堂将要进行的专业知识点,通过小组各个成员讨论的方式完成课堂汇报的作业。而这些设计的问题多是开放式的或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参考文献
[1]欧丽慧.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潘瑞姣.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17-118.
[3]辛恩琪.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旅游公共关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打造“金课”需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做支撑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24):127.
[5]黄红梅.视点结构教学技术在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41):150-151.
[6]杨伟杰.翻转课堂: 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30):93-95.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 58-64.
[8]祁鑫.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4(32) : 65-68.
作者简介:
高秋娟(1980年7月) 山东济宁人 女 讲师 研究方向:治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