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珍嘎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第一小学 西藏昌都市 854000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其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背过课本内容,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创新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深度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基于此,文章对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能力;教学策略
前言
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从理论上讲,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注重对他们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因为学生只有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及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详细的说,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一、改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能力时,改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的重要,因为创新是我们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教学内容本身所存在的内在乐趣,在此之上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不断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从而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14《要下雨了》一课时,为了可以让学生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学生可以读好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教师在相关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其中,借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详细的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出示一些即将下雨时,动物们着急搬家或者回家的情境,在此之上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地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学习语文知识。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有效的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欲望,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此外,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不单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且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并可以懂得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将秋雨人格化,和将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等等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此外,学生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秋天的雨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秋天的雨呢?(2)你们知道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深度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机器学习领域是一个很热闹概念,经过媒体和大V等进行炒作,这个概念是由Hinton等人在2006年提出的,深度学习主要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模拟出我们大脑神经结构的学习方法。此外,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主要是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如图像、声音、文本等等。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打破了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还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鉴于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深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生字新词时,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开始前,笔者便为学生出示了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充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多读书,我们便可以加深自身的文化底蕴。同样,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得心应手。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借此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并让他们在写作的基础上,将文中优美地诗句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面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九课《牧场之国》一课时,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上课之初,我并未急于给学生进行课文讲解,而是向学生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并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如:(1)“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随着我的讲解,学生们迅速在下面开始阅读起来,在巡视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小张写到:“............。”之后,我看到小梁写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学习过程中,并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其养成了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使学生们在今后的长远发展过程中,不断收获新知、发展能力、获得收获。
参考文献:
【1】张雪鸽.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79-80.
【2】苏倩.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01-102.
【3】霍姗姗.基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