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瑜洁
诸暨市陶朱街道城西小学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把握文章重点进行情感引导及创新教学方式等方法来予以强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在认知外在的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特定的态度或体验。它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的心理上所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情感是人格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因而情感教育也是与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进而养成健全、理想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如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1、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掘课文中所蕴藏的情感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深层含义、领略课文的美感,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以往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
2、丰富情感
由于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所能亲身体验到的情感往往是有限的。特别对小学生而言就更是如此。而一个人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是离不开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只有这样,人才能从容地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无法直接体验的情况下,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感教育的途径。
3、养成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固然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的知识的传授,但其根本的目标,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日后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并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就后者而言,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理状态趋于成熟,进而形成独立、上进的健康人格。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这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类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是以若干具体的知识点作为自己教学的核心内容的。而情感教育由于与具体的知识点及相应的考试无关,很多教师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不仅是教师,学校方面也是如此。不论是在集体备课阶段,还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阶段,学校所关注的都是教师对具体的知识点的讲授及学生相应的掌握情况,而对语文阅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极少给予必要的关注。这就导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情感教育在很多时候是处于缺席的状态的。尽管有些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题材,但是教师往往也不会从这个方面来对课文加以解读,并有意地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
2、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在开展情感教育时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即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而没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自身在生活经验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直接的语言叙述往往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举例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静夜思》一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名篇。但是小学生往往没有这种身处异地怀念故乡的生活体验,因而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诗人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说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并不能让学生从情感的层面对作品产生共鸣。
此外,有些教师由于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采用的仍是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由于缺乏课堂参与,也很难有效地融入教学当中,并在情感教育中获得相应的收获。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开展方式
1、创设阅读情景
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具有间接性的特征。它需要阅读者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的一定的联想后,才能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一些景物描写,就需要阅读者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出发,来根据文字进行画面的还原,进而激发出相应的情感。但是很多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经历并不丰富,单纯面对文字时,他们并不能有效地形成足够清晰的对应画面。这时要想唤起他们的情感,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这在一些以自然风景作为主题的课文中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望庐山瀑布》一诗就是如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银河落九天”来比喻飞流直下的瀑布,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赏、惊叹、喜爱的感情。但是很多小学生不仅没有亲眼见过瀑布,就是从书本等间接渠道获得的关于瀑布的知识也很少。这时单靠语言和文字就无法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进而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了。对此,教师应运用PPT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展现出瀑布的实际形象,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音乐来强化联想机制,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音乐与文字不同,它并不需要诉诸于具体的形象,而是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内心,让他们产生出某种相应的情绪。也就是说,在唤起情感方面,音乐较之文学,其作用更为直接。如在讲授《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虽然学生没有类似的送别体验,但是教师可以使用画面和音乐来进行辅助。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画面来展示“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阔景象;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播放古琴曲《送别》等与课文基调相近的乐曲,来唤起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的深层次认同。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了解诗歌中的具体景象的同时,体验到诗人所表现出的特定情感。
2、把握文章重点进行情感引导
在阅读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应把握住文章的重点,由此出发来进行引申。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时,就要把握住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甘愿牺牲奉献这样一个主题。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含义,并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产生深层次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更好地提炼文章主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形式
情感教育与单纯的以具体知识为内容的教学不同,它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只有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认同,进而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通过组织、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来。这样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中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不仅教师要向学生讲授课文中特定的情感,而且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认识、观点、情感出现沟通与碰撞,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理解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相应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情感教育不同于具体知识的教学,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了这些内容,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因而,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开展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梁宗.品赏细节 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21(09).
[2]李爱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
[3]李雪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