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周莹
[导读] 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如果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就像是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插上“遨游知识海洋”的翅膀。
        周莹
        南宁市第十中学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如果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就像是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插上“遨游知识海洋”的翅膀。这种方式对高中生来说是比较新颖的,学生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喜欢上书籍的阅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类文明的精华,让学生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基于此,本文章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应用
引言
        在教学研究学者不断深入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后,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原因是此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批判意识、提升创新思维等。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而如何充分发挥出此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已经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法充分发挥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整本书并抓住阅读的重点,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工具,它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其最中间的图形,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思维导图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设计,是因为人们往往习惯于将最核心以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中间部位,而次要的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便会被置于由其发散的分支部位。这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在绘制和使用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去考虑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具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次重点,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以便于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每个人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学生理解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思维导图便能够很好地帮助所有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方式,并及时地提醒自己去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整本书阅读的概述
        整本阅读,指的就是阅读成体系的书,并非阅读几篇互不相关的文章就可以了,文章在内容和思想上没有任何关联;而整文阅读最佳的渠道就是挑选独具想象力的书籍,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阅读,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社会人情,在阅读期间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形成完美的人格。学校的课程体制中所包含的学科制造出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因此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但不可以全然沉浸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还应该不时地仰望星空,抽出一点时间来思考文学。当然,这个责任就到了语文科目上,更加准确的说是到了语文老师的肩上。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所讲授的课本都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从古至今,包含国内国外。而课本是依据编辑者的思想对于文章进行重组和解构,在文章添加到课本时就已然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内涵,以至于远离原作者本身的写作意图。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会因内容较多而耗时较长,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下会对最近阅读的内容产生深刻记忆,而对书籍前端内容产生了模糊。如果教师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提问学生讲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回答缺乏层次感、条理性,表述最多的内容是最近阅读的内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将核心关键词,比如人物特点、情节发展等内容运用文字、线条、图案、颜色等方式进行层次划分,当整本书完成阅读时,再通过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进而掌握整本书每个情节发展过程,在教师提问时能够有条理、有层次地将整本书内容表达出来,显著提升了学生阅读效果及理解能力。


        (二)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契机,而理解阅读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是进阶发展思维品质、语言建构、审美等能力的基石。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应基于阅读与基础知识展开。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仍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可自行进行阅读内容梳理、语言文字理解,阅读内容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整合等。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我们知道这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底层小人物祥子的悲惨命运的长篇小说。小说类的作品通常以时间、事件为整体脉络,通过叙事反馈作品的深刻内涵,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小说作品的必备要素,对全书进行梳理,能独立表达全文的主要内容、思想,并能对重点字词进行解析,对全文形成正确认识,从而形成对作品价值的初步判断。
        (三)对整本书阅读后的感悟进行梳理
        在阅读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本书,学生通过对书中十篇散文进行提取信息、分类整理、梳理归纳,发现这些散文有的表达了对老师和故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有的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有的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残留的丑恶现象的批判。对于上述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讽刺、反语以及白描手法等来表现这些情感。所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来展示阅读收获的同时,也会结合自身的体验与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汲取到其中的优秀文化。再例如由百草园想到自己的童年,由五猖会想到本地民俗,由父亲看会前强迫背书想到父母对自己的专制管理等。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阅读整本书篇幅长,容量大,想调动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就要有思维导图来引领,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富有个性化的图画把书中单调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简洁明了的画面,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强烈兴趣,透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期待。我平常一到节假日和放寒暑假时间,一上课就让学生把放假期间看的好书用思维导图向大家展示、推荐,学生推荐的书目种类繁多。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先做一个思维导图,把《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社会价值和名人对它的评价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每个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强烈读这本书的欲望。为了能让学生参与阅读面广,我特定把“建房定居”这个情节用录相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纷纷被鲁滨逊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聪明能干所折服。趁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头正旺,趁热打铁,制定《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阅读目标。(1)《鲁滨孙漂流记》故事内容;(2)感悟鲁滨孙的人物形象;(3)交流阅读收获,分享阅读体验等,指导学生制定阅读目标,让学生阅读目标更加明确,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契机,为充分实现其育人功能,教师应自主调整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实现育人与知识教育的结合。而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提出则为此提供了契机。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整本书的脉络通过图案、颜色、文字、线条等方式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整本书产生正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锦.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0(48):26-27.
[2]武菊花.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35):117-118.
[3]姜延坪.解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0(32):41.
[4]吕军.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20(25):25-26.
[5]陈小英.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0(25):1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