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孙均建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孙均建
        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2664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又是两大基本功,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国学风已然来袭,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重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投入,发挥阅读对于语文的重要作用。而就目前情况来说,高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并不高,认为语文阅读并没有需要学的内容,对待阅读教学的态度并不端正,同时也没有掌握语文阅读的内涵。教学语文阅读中的句子、词语以及语句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助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其赢在语文、决胜高考。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伴随着新高考模式的逐渐推行,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限于语文试卷之中,也渗透至了其他各个学科。这是因为,阅读作为对书面意思的解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材料或题意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若学生连试卷中材料或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思想都无法理解,又何谈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呢?当然,新高考中对阅读能力的重视,也给予了语文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发展的契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善于把握好这一机遇,在加强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基础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信息时代下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能达到较高的水准,且学生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阅读过程早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实际上,阅读课所占课时较少,再加上高中生本身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课程过于紧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过程。另外,学生很少能主动参与到阅读环节当中,大部分学生单纯是因为考试需要而进行阅读,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中缺乏对阅读本身的分析和整合。如果在新高考模式下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过于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是可有可无的,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形式化,选取的阅读内容大多是教材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才选择的阅读内容,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其思维的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很强,再加之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一些枯燥的内容则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阻碍学生的长久发展。高中生正处于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选择一些丰富、激趣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自我、丰富视野,这也正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所缺少的内容。阅读内容的单调性会让学生再次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进而并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要紧跟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贯彻的,教师要紧跟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其次,教师要提升自己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教师的阅读积累和阅读品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如果不阅读,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路径,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更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评,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中的阅读课程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点。高中语文学科是我国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内容包含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于传统文化以及文学知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语文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的教学运用不同角度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要督促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学习。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从学生的语感培养入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学生养成良好语感的基础下,让学生的语文构建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阅读教学的推进
        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现有阅读教学的改进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新高考的相关要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阅读教学进行策略性改进,并且在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既有助于保障其人格健全,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方向,注重时代性并设置多样化的语文课程,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学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环境营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学校应鼓励学生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四)丰富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
        就教学方法而言,笔者特别强调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注重个性化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坐在“观众席”,任由教师灌输理论知识,教师对于学生富有个性的解读和理解则不是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是注重信息化阅读。必须承认,较之于电子形式的阅读,文本化阅读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在信息网络时代,故步自封必然会影响学生汲取知识的广度。就教学内容而言,一是务必注重教材中的各种阅读信息;二是推荐学生阅读国内外经典的著作或篇章;三是选取当代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四是鼓励学生阅读多类型的作品或材料,而不是仅限于小说或散文;五是可尝试性的阅读目前一些质量可以的流行小说,但不可贪多,以放松学习的压力。
结束语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教师要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短时间的囫囵吞枣的快速浏览书籍、大量刷题做押题卷阅读材料的形式提升阅读能力,都是投机取巧的功利性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想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培养阅读习惯抓起,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阅读中去,并能“人一己百”持之以恒地坚持。
参考文献
[1]田爽.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高考,2020(17):124.
[2]代宁.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高考,2020(14):122.
[3]伍红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20(15):166-167.
[4]陈杏.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教育,2020(10):47-48.
[5]朱良才.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高考,2020(1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