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许鑫妮
[导读]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栋梁。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许鑫妮
        永安市曹远中心幼儿园 366000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栋梁。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幼儿创造性思考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剪纸活动作为中国传统手艺,在锻炼幼儿协调能力的同时,能够大大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创造力。因此针对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剪纸;幼儿;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剪纸欣赏,激发幼儿创造性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的关系,各方面发育并不是十分的全面,在事物的喜好上需要通过家长、教师的积极引导,从而激发出其创造性。在剪纸活动的开展中,首先应当通过对剪纸作品的欣赏,从而起到了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活动中营造出非常浓郁的艺术分为,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强幼儿对剪纸的视觉感。针对幼儿的年龄,搜集一些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剪纸作品,供幼儿进行欣赏,从而能够使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兴趣。艺术不仅存在于书上,同时也存在于生活中,家长在家中也可以搜集一些剪纸作品给幼儿进行欣赏,再逐步引导幼儿进行实际的创作。
        比如: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剪纸方式示范给幼儿看,再示范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剪纸作品,这样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大大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个剪纸墙,让家长和幼儿收集一些平时在家里的生活,在剪纸墙上进行展示,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剪纸墙的布置,让幼儿与家长搜集一些平时亲子之间的互动与陪伴照片,将照片粘贴到剪纸墙上,并在课堂中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不仅让幼儿对剪纸作品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增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大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图1
二、强调幼儿主体性,积极发挥幼儿想象力
        在剪纸活动中,应当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强调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出幼儿想象力。
        ①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剪纸活动的积极开展,幼儿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幼儿在剪纸创作过程中,其创新思维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随着创造性的思维的发散,部分幼儿所创作出的剪纸作品,教师无法明白其创作意图。此时,为了避免幼儿对剪纸作品创作兴趣的下降,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接着教师再邀请幼儿上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将自己作品的创作想法告诉大家,这样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水果》剪纸活动中,有一位幼儿创作出了一幅作品,取名为《樱桃》,如图2所示。教师发现幼儿在一些樱桃上面画上了表情,教师邀请这一位幼儿上台为大家讲述一下,为什么樱桃会有表情呢?这一位幼儿在作品的描述中说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樱桃,有一次我在吃樱桃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樱桃和小朋友一样,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也跟我们一样有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所以我在樱桃上画上了表情。”通过幼儿的讲解,所有小朋友都对樱桃产生了好奇,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图2
        ②创造学习动手剪纸的氛围
        为了提高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应当积极创造出学习动手剪纸的氛围,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应当听取幼儿的意见,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自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确定想法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所需东西,从而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实践动手条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部动作并不是十分的灵活,在使用剪刀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教师应当准备幼儿专用剪刀,并时刻关注幼儿,对幼儿进行指导。另外,幼儿在创作时,教师应当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增强自信心。当幼儿获得肯定后,会更加的开心,创作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与创造是息息相关的。在剪纸活动的开展中,应当联系生活,激发幼儿兴趣。因此,在剪纸活动中,想要积极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事物转化到剪纸中,使其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就必须在生活中加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与观察,幼儿通过对生活环境与事物的感知与探索,大大激发起创作欲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地方房子的窗户上会贴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另外,还有部分民俗活动中,也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剪纸作品,并通过实际的动手,尝试着进行创作,引导幼儿对剪纸艺术品进行欣赏,并拓宽幼儿思维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
四、科学评价,赏识幼儿
        幼儿剪纸作品评价是剪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积极、科学的评价能够使幼儿从中获取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幼儿对剪纸活动的热情。教师在幼儿作品的评价过程中,除了需要肯定幼儿的水平与作品的效果以外,还需要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剪纸过程中的兴趣、主动以及自信上,以此增强作品评价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幼儿剪纸作品评价中,应当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当前与未来,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使用,给出幼儿综合性的评价。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是培养幼儿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人员,必须学会以幼儿的眼光与角度去看待世界,同时恰当运用赏识教育,积极培养幼儿的兴趣。
结语
        综上,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推广、传承的义务。幼儿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幼儿的剪纸教育,对于剪纸文化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剪纸活动的积极开展,不仅推广了剪纸文化,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动手能力,使幼儿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陶红.幼儿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14):189.
[2]任筱菲.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探讨[J].大众文艺,2019,(19):226-227.
[3]陈宗美.论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剪纸兴趣的策略[J].魅力中国,2019,(29):200.
[4]刘双社.剪纸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J].我和宝贝,2019,9(1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