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彭纬璇
[导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再合适不过。
        彭纬璇
        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710016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再合适不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养成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要使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显著效果,就要用好读写整合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希望本文能引发广大语文教师的些许思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
        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文枯燥无趣,缺乏生动性,也缺乏思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素材积累不够。对此,我认为要通过大量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角度,拓宽其写作思维,并帮助其实现素材量、词汇量的增加。这是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能够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材料和基础性支持。同时,依托写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均会有所提升,从而能在阅读中更好、更深刻、更准确地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结构和用词的意义。也就是说,写作能够促进阅读。基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关系,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加强读写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代读。
一、读写结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会运用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的内涵,并逐渐形成核心素养。而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是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的体现。通过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浅层次、低水平
        由于高中学段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程难度较大,加之信息化社会“碎片阅读”“快速阅读”的影响,当下高中生阅读普遍呈现出“浅层次、低水平”的消极局面。学生更多的是满足于对阅读信息的获取,而忽视了对阅读内容筛选、理解,更不要说对其鉴别及运用了。
        (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较低
        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和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成绩当成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埋头苦记,然后在课后死记硬背。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也无法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就导致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会受一定影响。
三、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写作评价机制
        1.自评。开展写作评价时,除了要有教师评价外,还要融入学生自评,提升学生的作文自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写评语,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检验其阅读成效,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互评。教师可在写作评价中引入学生互评模式,强化生生交流。在作文互评中,学生要阅读他人的作文,了解写作切入点和技巧等,同时还要结合作文赏析写评语,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赏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学生互评还能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中。
        3.关注过程评价。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语文水平、写作能力、语文素材储备等不尽相同,若教师仅从阅读与写作成果方面展开评价,将难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过程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要以保持其写作兴趣为重点;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在评价中加大写作技巧指导力度,并充分肯定其点滴进步,鼓励其继续写作。
        (二)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提高来说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读写结合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和价值,并逐步自觉地投入二者的学习中;反之,学生则会对读写结合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注重积极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环境对人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古之“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语文学习,相对于各种语法的技巧性学习,我始终认为,学生的语感如何,对语文学习有着更为基础和长远的影响,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或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需要天长日久的逐步积累。教师可组织学生每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或心得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或者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写作大赛,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感受被肯定的快乐和幸福。当然诸如国学朗诵等活动也是不错的安排,而教室内外的校园文化营造等也需要进行。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渗透阅读与写作兴趣的培养,并让学生能够持续地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结合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阅读和写作活动中。
        (三)注重写作的温度,丰富阅读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表达与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使得文字具有温度。具体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或许是非常不错的纲领指引,因其被称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换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适当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基于此,要求高中生在写作实践中要能够体现或凸显热爱生命、尊重自然、厚植家国情怀、关注人类发展等观念,进而彰显文字的温度。带有强烈任务驱动性的作文命题能够指引学生在完成写作实践的过程中,加深阅读体验、丰富人生阅历,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四)创新思维,激发潜能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趋于成熟,辩证思维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已经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逻辑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觉醒。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读写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其创新潜能。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立体,教师可以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网络资源形式丰富,交互便捷,便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迅速搜集大量的观点和素材,在多角度材料的碰撞中生成自己的观点,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我们发现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举一反三的写作,这正说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需要厚积薄发的。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积累大量观点和素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
结束语
        读写结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马彩霞.谈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12):15-17.
[3]王尤鹏.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途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7-18.
[4]许超.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28):52-53.
[5]肖高升.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课外语文,2019(18):14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