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王玉林
[导读] 高中数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王玉林
        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   618000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全方位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入情境来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基于此,本文章对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积极影响;应用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一个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具体现实—抽象问题—解释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漠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体系结构的架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增加各方面的感知与体验,获得“之所以然”,还能提升分析、应用、思辨、交流、合作、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经过教师实践,逐渐被推广使用,深受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其实施的目的在于,根据教学阶段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等,合理设计教学情境,目的是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教材教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与直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情境活动中逐渐树立其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表现欲,同时也是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把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数学授课过程中,可以切实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了解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环节中慢慢增强自己的数学能力,真正为将来的实践应用铺垫坚实的基础。以往高中数学授课太过于重视对数学计算公式以及课本知识的讲解和研究,却忽视了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育和训练,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只会禁锢在教材上,大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是减少了学生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就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部分问题。老师借助情境教学形式,利用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加入到问题情境的沟通与探究环节中,互相之间达成有效的讨论与互动。老师在开展情境交流的环节中还需要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和学生主动进行对话和问答,来辅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为学生构建了和谐且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自主性。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兴趣性没有发挥出来。构建情境教学环境则与其出发点不同,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方向,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内在驱动力,当一个新奇的问题抛出时,会大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渴望通过解决问题来探究最终的答案。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以《集合》为例,教师可以针对并集,子集的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9、11、12、13、14、15、16、19这几个数,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圈出黑板上的偶数和有理数,并观察二者的关系”为学生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偶数是包含在有理数里面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子集这一数学知识,让学生结合刚才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此同时,问题情境除了实际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写出,A={学校里的女同学},B={学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C={学校里高一年级的女学生},将其划分为三个圆形,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请问这三个圆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学生创设最为直观的情境,找出三个圆之间的关系,发现A和B中有相交的地方,此时将集合中交集的概念插入进去,使学生有效的掌握集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进行情境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今时期,人们早已全面迈进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运用的范畴也更加广泛,其在国内教育领域当中的运用,也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高中数学老师借助构建真实情境的办法来进行课堂活动的环节中,需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真正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知识时,老师就能够联系这一堂课的具体授课任务与目标,并采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制作出空间几何体的三维图形,同时需要把其设计成三百六十度旋转的视频,借此来推动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认真观察空间几何体的基本结构,从而让高中学生对于空间观念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学生在借助对比和观察以后,极易看出空间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此时,数学老师就需要将全班学生划分多个小组,并辅助学生在各个小组内进行交流与沟通,亲自操作借助信息技术来绘制出一幅空间几何体的画面,如此一来不止能够逐渐深化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堂课的知识。
        (三)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在教学情境中渗透数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在学习中不断开阔数学视野,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有关“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知识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空间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融合生活中不同的事物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的体现。生活中的不同立体图形融合与数学课堂,也会为教师日后的三视图、直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实际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模拟生活中见到的不同立体图形样子的制作过程,会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了解。在实际的参与中,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以此强化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许小彦.浅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新课程,2020(46):108.
[2]周培培.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华夏教师,2020(14):79-80.
[3]张应军.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的积极影响探微[J].新课程,2020(07):141.
[4]曹春.浅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试题与研究,2019(24):102.
[5]谷敏.浅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