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蛟
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311814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使同学们在新观念、新方法的引导下焕发出青春活力。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
引言:传统课堂教学受应试观念影响严重,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利于高中生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与趋势。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尝试改革、努力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转变传统教学习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以教材内容为圭皋,在教授时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授课材料,而对非教材的内容并不在意,这就导致同学们的学习视野变得十分狭小,被束缚在薄薄的教材之中,对于学习的体验也比较有限,对其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时,教师应注意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将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1]。例如,在进行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这一内容的讲解时,为有效提升同学们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他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碰撞现象的例子。如“弹性碰撞是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的一种碰撞现象。”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播放保龄球项目的视频,让同学们通过这一项目运动来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使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较少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多是通过简单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同学们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少,趣味性也较为薄弱,与同学们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注意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进行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光的折射》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同学们展示多种多样的光的折射现象。如“光照到清澈的水面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面下的水草和小鱼”、“在水面划船,发现船桨断折”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将光束照射到三棱镜上,对折射出的光线进行观察,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灵活多变,充满趣味性,能够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活,从而促进其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师体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课堂多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中多是随着教师的指导而进行活动,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发展态势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十分不利。故而教师应注意对师体课堂体制的变革,将课堂向生体进行转变,为同学们预留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促进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二《交变电流》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手摇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来进行交流电的学习。“在利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对小灯泡进行发电时,可以看到小灯泡一闪一闪地发光”通过这一现象可以表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通过手摇交流发电机对并联的反向发光二极管供电时,两个二极管轮流发光。”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电流的方向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进而得到交变电流的概念解释。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2]。
四、转变单一讲授教学,通过实验探究新知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程较多,留给同学们实践操作的空间却很小。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单一的讲述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如实践操作的体验记忆的效用强。因此教师应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3]。例如,在进行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线圈的两端与电压表相连,将强磁体从玻璃管口由上端静止滑落,穿过线圈,记录使线圈距离上管口不同居历史的电压示数与发生现象。”通过自主实验,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其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为理论知识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使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升。通过对传统教学习惯、方式,教师主体地位、讲授式授课活动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活力,为同学们的稳步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其主观能动性与自学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是保障其未来学习发展的主要助益。
参考文献
[1]陈玫.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
[2]谢敏钰.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构想[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04-105.
[3]李文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J].新课程(下),2019,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