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
阜新市实验中学,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迅速,初中数学教育正逐步由教科书式教学向素养教育转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从数学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来说,学生们接触这样一门复杂的学科,肯定存在着对于这门学科的好奇心。这样会促使他们一探究竟,但他们对如何学好这门学科存在着疑惑,再加上经过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探究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便会失去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前期应该要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在教学中找到突破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科的探究意识。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切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近几年新课改的实施,让不同阶段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在科学技术的促进下,现在的课堂已不再是只有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的传统课堂,而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课堂。信息技术增强了数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与主要内容
数学教学目标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其中,核心素养则属于隐性教学目标。在实施新课改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内容,还需要学生运用合理的数学思想或者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挖掘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核心素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而分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能够看出,其主要包含六个模块,即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建模意识、直观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不同的数学内容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
2.1构建双边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生互动参与的程度
学生们整体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此提升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会借用大量习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这就容易出现不能满足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容易导致学习不好的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师的脚步。因此,教师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师生问题互动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出来。教师和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因素,只有师生之间完成双向互动和沟通,才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发现突破点。教师提问学生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于方程3X+5Y=8如何用X表示Y?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这类题目的突破点需要数形结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教师为学生们总结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于相应的一次函数(直线)。学生们通过与教师的问题互动,能够理解方程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这就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把学生带到问题中,并向他们介绍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进行问答,学生进行抢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并了解到知识的本质,只有让学生明白和了解到数学,他们才能更容易地投入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之中。教师采用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会感到疲惫,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从函数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2.2巧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游戏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初中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还要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以及用途,让数学知识真正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数学老师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所学的知识设计成数学迷宫游戏,学生在答完一题之后才能够继续闯关,先解决完所有问题走出迷宫的人,就为获胜者。这样的游戏过程,不仅能够深化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达到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效果。相较而言,如果老师们一味地让学生们做课后测试、没有创新,反而会让学生在一遍遍的习题巩固过程中消磨掉对数学的热情。
2.3开展数学小组的探究活动,提高初中生应用分析的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之一,符合学生未来综合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个人能力,将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教师采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成为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了方便小组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将小组学生凝聚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以及布置学习任务,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以及启发性的问题。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及时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中进行巡回指导,保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情境:小明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玻璃,将碎片图展示给学生,提问能不能带图中某一块到商店做一块与原来三角形玻璃一样的玻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动手合作,只给学生一个条件,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在黑板上展示。教师之后通过几何画板为学生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第二个活动:只给两个条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各小组自行探索,找到突破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在黑板带上展示,再观察几何画板动画,最终得到只给两个条件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小组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对数学核心素养建立清晰的认知,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其次,采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的主战场,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玉凤.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7(45):306—307.
[2]万翔宇.从“知”到“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3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