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杨瑞琪
[导读] 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杨瑞琪
        新疆军区政治部工作部幼儿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活动环境,教育环境对幼儿成长也将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幼儿发展环境的建设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章通过科学化的方针进行分析引导,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幼儿教育者要运用哪些途径提升幼儿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针对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成长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推进,3到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阶段,孩子个性化养成以及道德观念的树立都在这个阶段有所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基本教学改良,幼儿教学就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根本策略,对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创设则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幼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看孩子,更多的是启发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浅。幼儿园环境教学中的物质环境以及精神环境都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创设,努力给孩子创设和谐健康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对现阶段幼儿园教育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的大环境,也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教育体质改革中,要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到幼儿园教育的缺陷。
        二、我国幼儿园现状分析
        (1)幼儿园理念存在错误
        幼儿园教育理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第二是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首先,一些幼儿园存在严重的错误理念,他们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教育设为教育目标,觉得幼儿园教育就是不断给幼儿传授知识,把它当成了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专项教育,幼儿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实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其次,家长对幼儿的教育理念错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家长认为有知识才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导致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不断督促孩子学习忽略了孩子童年的意义,导致幼儿过早成熟而心智发展并不完全。
        (2)幼儿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过于小学化
        在幼儿园教育中,集体教学是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活跃表现力强的幼儿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反之内向安静的孩子却被忽视,长期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幼儿会产生自卑心理及性格孤僻等。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提早教授与幼儿年龄阶段不相符的知识,超负荷的书写对幼儿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3)幼儿教师的素质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包括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榜样人物,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幼儿。首先素质方面,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二者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其次幼儿教师的学历问题,有的幼儿园在聘用老师时对学历要求不高,甚至有无证上岗的情况,这既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也是对教育行业的不重视。因此在招聘教师时,不仅要对学历有要求,还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物质环境的创设,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
        幼儿不是孤立的个体,其发展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育不再是应付各项检查,其环境的创设不再仅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要将五大领域的相关内容结合到环境中去。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对自己能力的展示,让幼儿愿意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同伴交流,提高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能力。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将遵循以下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使环境创设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2)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3)幼儿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蕴含于环境中,还蕴含于环境创设过程中。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二)幼儿阶段性的思维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
        (1)小班幼儿在思维和行动发展上都依靠直觉开展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其自身的行动,特别是在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中表现尤为明显。
        (2)中班孩子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表现。
        (3)大班幼儿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幼儿逐渐开始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具体表现在: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
        (三)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处理人际关系
        幼儿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给幼儿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幼儿独立解决矛盾的能力。
        四、心理环境创设,培养孩子健全发展的人格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是否能被开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幼儿的先天潜能能否得到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能够有效地形成。
        (一)心理环境创设的目的
        (1)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与心理自由感,表现出轻松愉快的状态。
        (2)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得到满足。
        (3)使幼儿乐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学会关心同伴、相互尊重等。
        (4)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心理。而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其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幼儿
        幼儿虽年龄小但模仿能力极强,老师就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评价幼儿时,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学会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切勿将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幼儿。
        (三)改善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影响至深,导致幼儿在家和幼儿园是两种性格。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并与家长沟通,另外家长在工作之余可以多陪伴孩子。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总体来说,幼儿教育环境是最好的教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只有大力推进幼儿学习环境的优良创设,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幼儿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具有时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人们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一个国家的强大从幼儿时期就要开始培养,这也是教育过程中的必然之路。因此,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成长环境进行改善,是当下幼儿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学位年度)
        [2]孙晓星,在环境创设的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J],学周刊,2016,(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