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瑞垌小学
摘要:数学计算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锻炼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学困生比起其他孩子反应会慢一些,学习的成绩也会比同龄的儿童落后一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会有多种因素,比如没有学习兴趣、偏科、学习方法的不恰当或是数学理解能力不够、思维逻辑差等等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对于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与帮助和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客服困难,逐步进步。生活中到处都会有数学,所以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老师更不能放弃这些学困生,他们也许很想学习,只是学不会,所以要尽可能的去关注和帮助他们。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计算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教学课程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改革,新的教学理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于创新和思维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消极的一面是出现了学困生的现象,学困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能很快的跟上脚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数学的老师,我们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帮助学困生的计算解题能力得到进步与提升,让他们热爱数学。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想要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要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的习惯。我会从以下几个方式入手:让学生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清题目中的要求和符号,在计算时要先在草稿纸上标出计算的顺序,先算哪一步,遇到计算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草稿纸来算一算,而不是用口算的方法,口算容易出错会导致正确率很低。所以培养学生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自然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最后做完题目后要认真检查。其次要培养学生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时要冷静沉着,不要一看到字多的题目就会害怕觉得很难,要能够有耐心去读题目。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会把题目看错,粗心大意,没有养成计算时打草稿的好习惯,做题时东想西想,思路不集中,算错一位数导致整道题都错误。这时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因此,作为老师要十分注重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因为粗心大意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打压,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比如在计算9-9÷9=?时,有的学生没有仔细看题目就写了答案等于0,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就会认真的发现这道题应该先算除法。
所以在计算中我要培养学生对待题目更加认真。在答完试卷后也要养成一个检查试卷的好习惯,很多小学生在答完试卷后是没有检查试卷的意识的,可以在每次写完试卷后去要求学生检查,有的学生在检查了一遍之后会发现这道题果然做错了,体验到检查确实有用能够帮助查到一些做错的题目,慢慢也就会养成这样一个好的习惯,在答完试题后也会自主的去检查试卷了。所以老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检查试卷,还要有技巧的检查。
二、加强口算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算能力是计算中最基础的,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计算能力的关键,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对于口算的教学,为学困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学困生的口算能力,通过反复的口算练习来提升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帮助学困生降低对于数学学习的难度,当学生做的很好的时候我会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并不困难,并且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12-8时,我可以将计算棒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放10个,一个组放2个,我从10个计算棒中抽走8个,再将剩下的2个和第二组的两个相加,就会得到结果为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体验到计算的趣味性,通过计算棒的方式渐渐的锻炼口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大部分的学困生之所以会在学习数学时觉得困难,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基础就没有打好,再加上老师不断地传授新的知识,学生根本来不及吸收,没有能够把每一个知识点脚踏实地的学会,所以老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到学困生哪部分基础没有打好,然后帮助他们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心的推动下变得更加优秀。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降低一些难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对于加减法还不是很会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个位数加减法开始练习,然后再慢慢过渡,慢慢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的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一些数学学困生,作为小学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去了解这些学困生所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解决困难,之后慢慢的帮助他们提高数学的学习,建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数学并不是很难的科目,只要发现其中的一些窍门,就可以轻松的学会。在帮助他们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习惯的培养,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有一个进步,最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日铮.小学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提升的辅导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