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霞
安徽省合肥市莲花小学 230601
摘要:科普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实施科普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从重视小学生的科普阅读抓起;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已逐渐成为现今课堂教学的新风景;而通过对二者融合的现状分析来看并不乐观,亟需在融合的策略上通过加强学科间联系、科普知识融入课堂、科普阅读方法指导以及开展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和启迪学生智慧,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普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 融合策略
近些年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方式的不断改革,国内外学生综合能力评估的发展趋势也在悄然转变着,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那种纯粹的解数学题的时代早已成为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中的过去式,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以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呈现,辅以相应的科普知识,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从我国教育的百年战略目标来看,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日益凸显出来,但实际落实效果并不乐观,在今年的绿色评价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因此践行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一、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
从教育的百年战略意义来看,未来的中国必然坚持“科技兴国”的战略不动摇,为此提倡“科技育人”的教育理念,而科普阅读作为“科技育人”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前科学教学模式的课外拓展和延伸,也是科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逐步成为现今数学课堂教学里的新风景。
在刚结束的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合肥市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测试—六年级数学(苏教版)的答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更是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题目和班级学生答题情况如下:
这是一道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题中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可其中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量:1.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2.某马路上的行驶的公交车、小轿车等机动车辆可产生80分贝左右的噪音;3.城建部门增加了绿化带后,噪音将被降低了12.5%;4.问题求绿化带降低噪音后,人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要想准确解答此题,必须要准确地提炼出题中的信息。
从班级学生对此题的做答情况来看,处于C、D等级的同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首要的当是不会阅读含有科普类知识的实际问题,因为题中有一些科普信息,如“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绿化带降低了噪音以后”这些科普类信息很有可能会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阅读一旦产生畏难情绪,那也就更不可能从中提炼出正确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
鉴于以上分析,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二、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1. 加强数学与科学间的学科联系
数学老师要加强与不同学科老师进行对话、交流,特别要加强与科学老师交流的频率,虽术业有专攻但于教学而言却又殊途同归;在科学老师的推荐下与科学老师一起共读科普类读物,交流彼此读书体会和教学启发,这些都会成为突破自己教学囹圄的有效潜资源,会成为教学中难得的灵感,真正做到“学然后知不足”。只有数学老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科普知识,在拓展自己教学视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教学时才能自然地将它们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和吸引力,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提高他们将科普知识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2.科普阅读与数学课堂的有机对接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平台,数学老师要有意识设计与科普阅读知识相关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和数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与科普知识建立起联系,老师教学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和创新,这样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充满科学的味道,更具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我以这样一道例题呈现:水结成冰后,体积大约增加10%。一块体积是2.2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这里有一定的科普知识在其中,学生会很好奇为什么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此时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而知识储备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水一旦结冰,体积就会增大,所以膨胀。再引导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解决。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点的科学知识,课后还会自学相关物体密度的知识,学习就这样真正继续着、发生着。
3.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普阅读方法的指导
科普读物相对于其它种类的儿童作品来说,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老师进行相应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有法可依。常见的科普类知识的阅读的指导方法有圈画法,即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过程中一些感兴趣或重要的语句进行或圈或画或打点标注;摘录法,即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一些重点的字句、科学概念、科学现象甚至是疑问等摘录下来,存储在自己的知识信息库里;还有实验法和归纳论证法。
在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知识后,布置学生阅读相关太阳光直射与影子之间关系的科普知识,并用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说明对“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太阳光下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这句话的理解。在验证的活动中,学生还有意外的发现,可以运用这个知识以及解比例的知识测算出校园旗杆或任意一棵大树的实际长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学生有了一定的科普知识储备后就会自觉地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好奇心、探索欲望就会在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张扬,形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多元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学生的科普阅读需要进行评价,而且是多元化评价方式相结合,以提升学生进行与数学相关的科普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中会除了定期开展一些对学生进行科普阅读与数学知识融合的评价活动,如数学手抄报、数学小故事、数学课本剧以及数学读书沙龙活动等。还会重点在单元知识整理和数学小日记、小论文中开展评价:在单元知识整理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结合单元知识和相关科普知识,出一道数学问题,组内评比优胜者将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展出在学习园地中;同时结合每学年度学校开展的数学小日记、小论文撰写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科普阅读经历与相关数学知识融合的角度去构思文章,视角更加独特,科学和数学的思维含量也会更高,文章质量自然也会提高。
无论是从落实国家百年教育战略目标来看,还是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亦或从提高学生的绿色评价学业水平来看,实现科普阅读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实践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任秦珠 《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1期
贾连梅 《小学数学开展科普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 2020.4.1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