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论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田继霞
[导读] 受新课改的要求,新的以生为本的理论更多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重视起来,通过不同方式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田继霞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云衢中学
        摘要:受新课改的要求,新的以生为本的理论更多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重视起来,通过不同方式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的要求下,德育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主动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教育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站在以生为本的角度上来看,这既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也是学生健康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注重了解学生,掌握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诉求,一般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再通过德育教育的补足,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本文站在以生为本的角度上,研究如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渗透该理念,帮助广大德育教育者们更好的实施教学。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德育;渗透路径
        引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都十几岁,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由于未接触社会,初中生更多的是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对于学习活动而言,只参与自己喜欢的,对于体育活动而言,也是只找自己感兴趣的,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兴趣使然的事情都会去积极参与,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又能够勇于实践,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对于不好的习惯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能及时改正。
        一、德育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初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同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的教育水平也十分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巨大。在组织进行德育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自身严格遵守规范,与学生们共同参与,无形中就能树立起教师的高大形象,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榜样;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平时自身要对于班级制度建设常抓不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每位学生不同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这一点在学生看来就是教师爱护与尊重他们的直接体现,会更加理解教师的德育教育,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里,学生的身心健康自然就会向上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在班级里面,在学生的生活上给与足够的关心,通过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对集体产生归属感[1]。
        作为德育教师,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学生还要重点关注,尤其初中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时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心,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困生完成好转化,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多组织一些集体参与,促进学生团结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团结互助,共同协作等性格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教育的概念
        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德育教育的深层含义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各类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德育教育真正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做到一些好人好事有自己的提升。
        比如,开展德育实践课程的时候,利用周末养老院等机构护工放假的时候,组织学生去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行为同学习到的德育准则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于美好品德的培育,学生会感受到帮助他人会使自己在心理上快乐,变得乐于帮助他人,这也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好的发展,在实际活动中,这种志愿服务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帮助老人洗衣服,陪他们说话聊天,通过这样的行为,也能培养学生的孝心,在家中更好的对待父母长辈,学生的度与水平无形中就会提升,这比在教室里上德育课程的效果要好[2]。
        在城市里,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他的志愿活动,比如联系交警部门,组织学生维护交通秩序,通过一天半天的锻炼,学生就会明白交警的辛苦与不易,在日常过马路或者生活中会更加尊重交警;还可以组织参观消防队伍的实际训练,看着消防战士们挥汗如雨的训练,学生也会学到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美好品德,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总体而言,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值得各类中学进行借鉴运用。
         三、把德育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单单是一个教师的工作,德育包含的方面较多,需要其他各个学科的配合,尤其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各学科教师之间要做好日常德育教育工作在本学科的渗透,这样才能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更好的服务学生,更加全面的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工作。
        在各个学科中,政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思维,历史可以帮助学生进爱国主义的教育,语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敏锐的思维,化学和物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各学科的配合,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新时期人才。
        结语
        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德育工作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德育教育中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永红.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策略[J].北极光,2019(01):119-120.
        [2]江焕伟.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