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治宏
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去优化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活动组织模式对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它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认知主角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略,甚至被压制。显然,这与当前的教育改革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而PBL教学模式则正好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这个弊端,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转变了传统教学思路、方法和观念,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的思考和讨论中,增加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最终达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教学设计
传统课堂的课前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预习,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勾画重点知识。这样的课前教学设计是学生单方面的活动,教师无法提前知晓学生的预习情况,更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因此在确定课中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教学的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我在做教学设计时,注重课前环节的设计,整合教材,确立目标之后,设计微课或者提供学习资源,然后利用慧道APP课前学习功能,发布微课或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这一功能在课前就可以明确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观看微课或者自学学习资源之后,完成课前任务,记录疑难。
例如:在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中,我在课前利用慧道APP推送《秦统一中国》的微课,并配以习题发布。让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练习以判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反馈情况,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二、课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反思、问题解决和应用,增加对知识的理解。
①学习内容分析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教学材料和教学对象,分析如何教才会更好,分析如何使学生参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不仅仅从课标和教材中来,更需要结合智慧课堂思考。要学成的-已有的=本课内容。
②学情分析
学生不同,学情不同,每个课堂都是由不同学习偏好的学生组成的混合体,简单的凭借经验或课程标准确定重难点显然不符合高效课堂的需要。要避免以经验为基础的印象和传统性教学实践。
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着眼点应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而非教师想要教授的内容。教学目标按照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进行确定,即: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减少学生被动性,单向的授受式信息传递,增加体验式、引导式和亲身实践类的学习;减少对事实和细节的机械记忆,让学生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那些简单机械的学习任务的次数,增加合作性活动和更多的课堂主动学习活动,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
④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我们精确把握学情,动态思考,结合检测确定重难点。
老师根据课前发布的微课及测试,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的就是重点。学生都有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难点。
2、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实际是知识的传递和内化的过程。知识分为事实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核心知识的确立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情况我们将陈述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和程序性知识的层次结构确立为核心知识。
例如:我在《秦统一中国》一课中设计了“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朝统一后出现了哪些问题?”和“秦始皇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那些措施?”这三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提前搜集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事,并在组内讨论探究解决“秦国完成统一的条件”、“秦朝统一中国后面临的问题”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这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讨论,记录员做好组内成员发言记录,最后由发言人讲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达到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动、交流意识的目的。
3、教学评价设计
①教学评价不能单一化。我们采用TBL(合作学习)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小组的表现要进行评价,并且要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反馈也是多角度的。
②及时反馈,分层教学个性化
电子平板作业反馈的及时性高,慧道APP将作业以直观的数据反馈,对于学生的难点,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学设计:难的地方详讲,易的地方略讲;难的地方多练,易的地方少练。与此同时,大数据会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的错题集,教师在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错题集,分别推送与其相匹配的习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分层教学,这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体现。
三、PBL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
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PBL 教学模式,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教师多照镜子,多反思,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形成了具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性教育教学行为。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PBL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学你教”、“先学后教”,我先学,先质疑,师释疑,再质疑,老师讲。在这反复的“学——疑——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知识和锻炼能力,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拓宽学习空间
小组合作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合作探究,共同提高,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分层教学个性化,因材施教。大数据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的错题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错题集,分别推送与其相匹配的习题。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电子平板的使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交流。
3、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课堂观的核心体现,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等于学生投向学习任务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和课堂40分钟的时间比。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他们就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师生共同成长
随着PBL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对于学生的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转变。教师作为学生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为了适应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变,教师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这样也就促进了教师地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