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亓建波
[导读] 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对学生审美意识、素质能力、智力发育、价值观念等均有良好的培育和促进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亓建波
        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大芹村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对学生审美意识、素质能力、智力发育、价值观念等均有良好的培育和促进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应当立足于本学科特点,设计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从审美培养和思维培养出发,突破传统思想和教学方式的禁锢,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为教学总目标,推动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育 审美  教学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任务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传授,还包括更重要的方面,即对学生正确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观念进行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情趣培养,促进小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自然事物的美学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等各项能力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并通过竞赛、创新活动形式、增加活动趣味性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校园内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创造的实践操作机会。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通过理论教学和素质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美育现状
        素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受此影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要求逐渐升高,然而,素质改革标准未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体系建设要求中明确审美教育的定位,导致现阶段许多小学美术教学审美和欣赏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足。新课程改革标准注重素质能力培养,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并未对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明确定位,而且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审美教育和欣赏教育课程不足甚至没有的现象。“服务学生为本”应当是新时代小学学校办学的重要理念,以此为基础明确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抓手开展教学活动,勇于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枷锁,从教育机制、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美术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必修科目,其教学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促进其个体的良性发展。从美术教学活动的目的开展,是为了通过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夯实基础,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素质培养外,也要从行为、人文道德品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培养。德国著名学者贝尔斯曾强调,科技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但单一的培养科技人才难以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科审美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审美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避免美术教育陷入“笼统”困境。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育培养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滞后,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受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和家长仍旧习惯于以学生成绩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进行评价,在家长们长期看中学生成绩的情况下,学校教学活动也陷入了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学活动的困境中,导致教育涉及各方都过度重视学生成绩,使成绩成为了家长和学校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情况的唯一衡量标准。不仅如此,受升学考试影响,以往的小学教学往往会更重视需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师也会将精力和时间更多的放到这些学科的培养中,美术与体育、音乐一样,由于不用参加考试,本就不充裕的课程时间,也要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为主课课程“让步”,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教师并未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对美术学科认识不足。


(二)教学方式较传统,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纵观今天的小学教学形式,对美术学科依旧引不起足够重视,无论从素材、还是教学亦或设施方面都达不到理想的水平,从而导致美术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教学态度敷衍。在课堂教学中依旧依靠教材照本宣科,停留在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课堂与学生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美术课堂变得毫无吸引力。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单方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美术教学也多以模仿为主,并未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三、培养小学美术学生审美素质的策略分析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学价值,创新审美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界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提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美术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培养其人文素质。美术作为素质教学体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均要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加强管理,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并且通过作品赏析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表达自身所感所想的机会,对其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素描相关知识时,要打破传统单单描绘静物的教学方式,可加强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将静物素描的技巧、方法、静物观察技巧等制成动画视频,这种教学形式更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与学习需求,便于他们理解与记忆知识点,可进一步提高美术审美能力。
        (二)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育在当今小学美术课堂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价值。通过美术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继而更加懂艺术,懂生活。因此,在教学实践课堂中,应尽大可能的将实践课堂融入室外自然中来,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事理解艺术本身,例如倾听小溪流水,与小溪对话,诉说自然之情;又如细致欣赏花草生长之过程,与植物对话,与大树比高,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强大;亦或游览历史名迹,探讨历史人文,感悟人生智慧和美学造诣。可见,在今天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每一幅艺术作品中的健康情感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提升学生对艺术真正意义上的热爱,继而将这些因素内化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并锻炼其自身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点彩游戏》相关绘画内容时,重点是带领学生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让学生欣赏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所创作的独特艺术,充分感受点彩绘画的艺术魅力。如此,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抓准时机,因势利导,从不同角度赏析这幅作品,启发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身审美想象力,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色彩艺术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点彩知识与技巧,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小结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大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从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出发,不断创新素质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获得了巨大改进,现阶段已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学校和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审美教育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小学美术课堂都以审美教育为基础,加大了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力求破除传统思想禁锢,以创新性美术教学体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成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秀丽. 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 ,2018
[2]洪新好.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J]. 艺术科技 ,2019
[3]庄丽霞. 浅议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J]. 考试周刊 ,2016
作者简介:姓名亓建波(1986.2~),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单位(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大芹村小学),职称二级教师,学历(2004级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