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何俊容
[导读]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英语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大纲要求。
        何俊容
        四川省南充市第七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英语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大纲要求。本文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局限,并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 为例,着重从“读前”的阅读导入方式,“读中”的略读和精读策略和“读后”的巩固提升训练三个环节阐述了现代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就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这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你把学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我们的生活就是去运用剩下的内容来思考,去迎接并战胜困难,去开创我们的事业,去追求我们的美好生活。”“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的成果,就是在教育中培养出来的素养。
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心智”是一个人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并指导其行为。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意见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及相关品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构成,包含四个素养要素,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阅读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领,通过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本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从而发展其核心素养。
二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局限
        传统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阅读和领会知识这一层次,教师着重讲解词汇、句法结构和文章意思,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朗读或默读、教师讲解翻译、学生做笔记,然后辅以阅读后的判断正误、问答或复述,对学生阅读技能和策略的训练较少,更遑论对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学会了一些语法知识和单词,很难举一反三,独立地理解分析其他语篇。
三  优化阅读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下面将对三个阶段中的教学策略分别进行阐述。
(一)读前
        为了加深学生对将读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对将读文章的推断和预测能力,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导入:
1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插图、标题、提问、表格等信息,对文章的主题、体裁和大致内容作出预测。
2 呈现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画、视频或实物,进行相关内容的问答或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关键性词汇和问题,增强学生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前,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呈现不同国家的标志性景物和产品,与学生进行free talk:
T: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when they travel abroad?
Ss: They usually visit places of interest, taste delicious food, chat with local people and buy special products.
T: If you go to France/Switzerland/America, what would you buy?
Ss: I would buy …
然后让学生观看文章插图,阅读文章标题,预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Where did the boy go? (The US.)
2) What did he want to buy? (American products.)  
3) Where was the American flag made? (In China.)
4) Is it easy to buy American products? Why?(No, it’s difficult….)
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The boy had a difficult time searching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 because many of them are made in China.)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背景和主旨大意有了大致了解,为下一步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读中
        可采取略读和精读两个步骤。

        首先,在略读前,给学生下达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1 通过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文后的表格快速把握文章大意。2 了解文章的体裁和结构。 3 找出全文和段落的中心句,简要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 4 利用关键词获取所需信息,填写表格、统计图、树状图或鱼骨图等。 5 如果是记叙文,要求学生找出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故事发展(how)以及时空顺序等信息。例如,在”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一文的略读阶段,教师可设置图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可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和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尽快获取文章大意、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第二,精读。在第一遍略读之后,学生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等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的精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问答。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在文中准确而有根据地找到答案。问题的设计除了关于文章细节外,还可关于词义推测、作者写作意图推断、添加适当标题等。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归纳。 学生在细读完材料后,以完成表格、统计图、鱼骨图等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3 判断。教师根据材料中的细节内容设置正误判断题,训练学生对文章细节内容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4 思维导图。 细读完全文后,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或自制思维导图并加以分析评价。
         以前文提到的阅读课文为例,在精读阶段,在paragraph 1,可设置正误判断:
Read paragraph i again, tell ”T” or “F”:
1)No matter what you may buy in another country, it could be wrong for you to think those products were made in those countries.
2)Kang Jian found it interesting that so many products in the local shops were made in the US.
3)Although all the products were American brands, they were made in China.
还可根据这几个句子,进一步提问和分析其中的代词”those (products)’, “those (countries)” “it”, “they”所指代的具体含义。
         而在paragraph 2, 可设置表格填写: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达到用英语思维方式对所阅读的信息进行整合,用句子和段落的结构特点,用信息关键词,上下文语境等进行推理判断的学习目的和效果。
(三)读后
        教师可以围绕阅读材料,设计听、说、读、写、看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兴趣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巩固和反思,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品格。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
        1 补全课文。挖去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词,如时间,地点,过渡词,重点动词等,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补全空白,以训练学生获取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 课文复述。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大意,既训练语言知识,又训练思维品质。
        3 改写或续写。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发散思维,改写或续写文章,以便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4 延伸问答和阅读。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美好情感和文化品格。同时可选择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上面的阅读文章时,在精读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小组讨论: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products in America were made in China? 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表他们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Possible answers: 1) China is good at making everyday things. 2) Our production costs are lower. 3)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Lots of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have little knowledge. They can only do some simple jobs to make money. 然后再进一步提问: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situation? (advantages: more jobs, more money… disadvantages: more pollution, using more resources…) 最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What should we do? 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图片,如华为、高铁、人造卫星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China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the world. We are changing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from” Chinese speed” to “Chinese quality” and from” Chinese products” to “ Chinese Brands”. We are proud that we are Chinese. We believe our “Chinese dream” will come true.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核心,探讨主题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分析、运用、评价阅读材料,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李敏玲.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究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 .珠江教育论坛,2020(01):50-53
(2)廖春风. 制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阅读教学目标,促成主题意义的达成. 英语教师,2019(12)
(3)尹进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素质拓展, 2019(08):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