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研究与母语迁移对英语课堂影响的定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曾若尧
[导读] 本文将研究跨语言文化环境下母语迁移效果对于英语课堂上的影响。在中国,英语显然已经变成了第二语言。
        曾若尧
        身份证号:42060620000305****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100083
        摘要:本文将研究跨语言文化环境下母语迁移效果对于英语课堂上的影响。在中国,英语显然已经变成了第二语言。但是中国学生拥有的中文母语基础使得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遇到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使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两位学生的日记和对五名学生的采访进行分析,探究英语课堂如何更好克服母语迁移影响,在吸收中文写作课堂优势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独特性。
        关键词:英文写作课堂  中文写作课堂  跨语言学习  母语迁移
        一、导言
        “跨语言性”这个概念是描述能够在一个系统中精细灵活地综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资源。在中国,跨语言学习者普遍存在。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他们的母语中文和第二语言英语,并且学校和家长往往会投入更多地精力到英语课程中,这也推进了中国大部分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二语习得是指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的行为过程(Karim&Nassagi,2013)。根据“母语迁移”理论,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汉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英语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对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能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更加明确教与学的重点、难点,更加有侧重点。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物质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语言应该是特定地方的一种当地实践,这意味着分析语言必须与说话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相联系。因此,研究英语写作是如何在中国变化和发展就一定离不开中文,这就是为什么在研究的过程要把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的重要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目标人群将放在中国的跨语言学生上。并且通过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这个国际化中外合作学院为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的写作侧重点。同时还会分析母语迁移,即中文写作对学生造成的正迁移效果和负迁移效果,从而通过学生本身所经历和感受到的问题和信息来为今后英语写作课堂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看法和建议。在文章最后的部分还会提出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于未来英语写作及其课堂的深入研究方向。
        二、方法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是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和收集数据,通过叙事对数据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研究结论(Newbury,2001)。同时日记不仅反映了研究者看待事物的方式,还试图理解研究对象如何组织他们的经历。本次研究将采用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ICB)两名学生所进行的长达四个星期的写作日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他们在真实情况下写作的自然经历和感受来帮助分析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还会选择访谈式定性研究对于问题和回答进行分析,它注重一种直接对话的互动交流模式,并且围绕中心和主题,通过将知识视为处于情景的策略调查和分析学生本身的感受和想法。本文将通过对五个ICB学生的问卷式采访的回答制定学术研究方向和建议。
        (1)对曾同学日记分析
        曾同学是ICB的一名大三学生,是一名典型的跨语言学习者。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到现在在上中外合作大学,曾同学对这两种语言的使用感到困惑和挣扎。在曾同学的日记中最明显的是,她在每一个日记中都记下了每周的课程作业,这些作业都是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完成的。她的写作是在英文和中文写作之间来回转换的,而这频繁的跨语言写作项目也给她带了困扰。
        汉语与英语语言的词汇差异问题在曾同学的写作上体现了出来。中文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是由它们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词(字)的关系决定的,因而更加灵活。但英语语素在形成新单词,甚至在执行不同的语法功能时都会遵循严格的规则,甚至出现全新的形式。这些词汇特征上的差异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直接翻译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能部分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所以中国学生在切换这两种语言的写作时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无法流畅自然地转变的困境。
        (2)对学生卜同学日记的注释和分析
        在卜同学过去一个月的写作经历中,她的写作活动非常丰富,包括课堂论文、旅游日记和其他娱乐性写作活动。在她的五份写作记录中,只有两份是英文的。这意味着她更喜欢用中文写非正式的东西,比如写日记和给朋友写明信片。因此,除了课堂上要求的英语写作活动外,卜同学很少使用英语进行创作。在潜意识里,她认为学习中使用的英语写作不适合普通的写作活动。正如Canagarajah提到的,“基于“本土”规范的课堂语言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为更具社会意义的需求无关”(Canagarajah,2006)。可见,学生的英语写作需要融入到日常写作活动中,这就启发了英语教学课堂安排一些有趣的英语写作活动,而不是连续的专业作业,如简短的生活报告和相互之间的信件。
        最后,在她的英语写作活动中,翻译软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从最初的翻译词汇逐渐过渡到翻译句子,过度的依赖使她的写作结果只能是一篇中文论文的翻译。因此,只有积累英语词汇和句型,摆脱翻译软件的束缚,才能从专业上提高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3)五个采访问答的定性分析
        我们采访了五位来自ICB的大三学生,他们也是有着13年跨语言学习背景的学生。他们对五个与语言经验和感受有关的问题的回答将在本节和下一节进行汇编和分析。
        Q1: 在你最近的写作活动中,你更关注写作的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学生而不是专家学者的角度来理解写作因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研究有一个更准确的方向。所有五个学生在回答中都提到了语法,这意味着在调查中关注语法的概率达到了100%。其余的答案,包括论文题目、逻辑思维和持续惯性,分别为20%。


        Q2: 你如何描述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的区别?
        问卷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五位受访者都提到了逻辑上的差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由于文化差异,在中英文转换过程中存在许多逻辑问题,因此在英语写作中比在汉语写作中更应重视逻辑思维转换。一位受访者特别提到,英语写作更注重词汇的理解和使用。这是为了防止语言差异造成歧义和误解。根据受访者的反馈,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框架和体系,因此熟悉两种语言的体系,理解它们的差异,以及基于文化差异的灵活而准确的转换是翻译写作的关键。
        Q3: 你知道两种写作模式的相互运用吗?
        对于第三个问题,五个学生中有三个在回答问卷之前没有意识到在英语写作中使用汉语模式。一位受访者提到,在中文写作中使用英语语法(如长句),会使中文句子变成具有英语特色的长句。而另一名学生则承认在写英文文章之前,她会在脑海中用中文起草提纲,这会导致一些不符合英语传统的单词和句子。
        Q4: 你是否经历过汉语对英语写作的积极和(或)消极影响?
        关于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而只有一位受访者说他有过积极的经历。其积极作用是可以将汉语作为英语写作的初稿,使英语写作更容易、更方便。负面影响主要是在将汉语句子转换成英语句子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些主要的词汇很难准确翻译。如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写作或者如何克服母语固定的语言模式的制约一直是他们的目标。
        Q5: 对比你过去的中文写作课和现在的英文写作课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个问题是比较过去的汉语写作课和现在的英语写作课。以往的中文写作课注重学生对阅读的深刻理解和写作技能的运用。然而,目前的英语写作关注的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以及如何整合和利用所收集的材料来分析。一位受访者说,她在英语写作方面的限制太少,无法从大量的想法中选择最具体的话题。借鉴中文写作课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应该确定一些具体的类别,以限制学生过多的发散思维。
        三、 结果
        在日记和访谈中,7名参与者都表现出类似的倾向。有趣的是,他们关注的写作方面和他们在跨语言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例如,学生们都很关注语法部分,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这一部分带来的挑战。他们感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多来自于他们最关心的写作因素。
        四、讨论
        Q1暗示着两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跨语言学者在创作另一种语言的作品时,应该根据语言习惯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写作。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差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适应方式进行写作指导。
        在Q2中,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可能更多地关注语法,而不是学术界经常研究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在汉英一体化语境下,学生所关注的写作要素代表了跨语言学习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和他们在迁移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五位被调查者对Q3的回答显示,在跨语言学习中,两种语言模式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最明显的是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转变。同时也证实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学习者输出第二语言的逻辑判断、分析和推理的中介。因此,这种中介效应必然影响到第二语言及其本身,并且这种作用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这些结果表明,汉语在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效应有利于写作框架的构建,而负迁移效应阻碍了更加规范英语写作。因此,英语写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地道的英语作家,而是帮助学生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摆脱母语造成的负面思维定势。
        五、结论
        根据五位受访者的反馈和两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记录,母语作为跨语言写作的中介作用,对英语写作的分析和思考具有正负迁移效应。在个人写作活动中,两种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如词汇的模糊性和英语写作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仍然是跨语言写作的主要障碍。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混乱,本文建议结合二者的相似之处,充分利用以往中文课的优势,为英语写作课提供改进方法,如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
        由于本文所使用的访谈材料和数据有限且主观,研究结论仅采用ICB的部分学生的信息,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研究的民族志是研究对象自己记录,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情感。在未来的研究中,英语课堂的改进效果还需要不断的大量跟踪和记录,以调整研究方法和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Canagarajah, A. S.(2006).The place of world englishes in composition: Pluralization
        continued.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57(4), 586-619.
        Karim, K., &Nassagi, H. (2013). First language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
        examin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 Iranian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17–134.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127353.pdf.
        Newbury, D. (2001). Diaries and Fieldnot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Issues in Art
        Design and Medi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