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文言文诵读指导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红艳
[导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红艳
        河北省保定白沟新城回民小学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诵读的学习方式引导下,教师不但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情感以及内容等,还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从而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此,本文就针对小学文言文诵读指导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诵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教学重在诵读,小学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文言文诵读的指导方法,并探讨加强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小学文言文诵读的指导方法
        1.1 从句子引起辨析
        古文中有一些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之、其、而”,起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诵读时后面必须作些停顿。如“之”作代词,指学过的知识。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如“之”作动词,“到”。例句: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对于这些起领起作用的发语词,诵读时务须留意。
        1.2 从古今词义辨析
        文言文中有一种貌似双音节词的情况。它们在古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里恰恰是一个双音节词,词义也不相同。诵读时须分开读。例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其中“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其中“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若诵读时不在意这些古今词义的话,就不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了。
        1.3 从通假字辨析
        有一些特殊文言字式,与现代汉语区别很大,只有搞清它们的意思,才能做到正确诵读。如《论语十则》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同一个字意思完全不同;再如《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还有,如《郑人买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若诵读时不在意这些通假字的话,就不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了。
        2 加强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诵读材料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古文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其内容和形式毕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相隔太远,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所以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取舍。

在具体内容选择上应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第一要选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内容积极向上的篇章让学生诵读,诵读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可通过对的诵读实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以一定要选择积极向上,比较高尚的价值取向的材料;其次,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以及年龄阶段特点,由于文言文一般来说有的很晦涩难懂,所以一定要选取比较简单的,易于背诵的材料来诵读,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唐诗之类材料来安排诵读,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可选择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诗歌,词或者骈文来作为诵读材料。
        2.2 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自觉性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把文言文文化的魅力告诉他们,把一些名人在这方面的成就告诉他们,安排以诵读为内容的活动课,如“漫游古诗园”“考级”“吟咏诗会”等,还可以组织开展赛诗会、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其次要采取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诵读的自觉性,每天要求学生按规定背过几首诗,或在学校里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经”不离手,“诗”不离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还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份“诵读记录表”。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奖励一朵小红花或奖励一个笑脸等,鼓励他们天天进行诵读,以此作为形成习惯的动力。
        2.3 实施诵读中的学科整合
        在实施诵读实践的过程中,不单单局限于在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文言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可将诵读与音乐美术有效整合。在学校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上,常常会看到学生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如歌曲《柳叶姑娘》的教学中就穿插着《伯牙鼓琴》,不仅唱柳叶,而且弹琴。第二可将诵读与班队活动整合。我们常常以文言文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如“在文言文王国里遨游”、“文言文伴我行”、“文言文吟诵擂台赛”、“编文言文小报”、“文言文吟诵展示会”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文言文里感悟到了中华文言文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2.4 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创新课堂教学
        一是领读,这也是在经典诵读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诵读文言文,较之诵读白话文,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采用教师、学生或录音机领读的形式,可提高朗读效果;二是齐读,在领读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鼓励学生齐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读得比较熟的学生可带动读得不太熟的学生,使他们跟上集体的步伐,树立信心;三是指名读,利用这种方法老师可有效检查学生诵读的真实水平,便于教师发现问题,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四是设问引读,在诵读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真正融进文本,在矛盾时、疑问点、空白处,设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领主体有效探究,如学《塞下曲》,设问“`渔翁不须归’的原因是什么?心境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诵读;五是分析引读,经典的古诗文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针对学生特点知识水平,抓住古诗文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背诵。
        3 结语
        综上,诵读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借助诵读的形式,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言文断句、句意以及主题思想等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也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底蕴等,为其后的学习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想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竭尽所能,给学生提供诵读指导方法与教学策略,将诵读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最大限度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蒋绍愚.谈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J].2017
        [2]赵春秀.文言文教学诵读方法指导[J].2018
        [3]陆静.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微谈[J].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