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享式教学法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王壬娇
[导读] 众所周知“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它在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非常适用,而分享式教学法在课堂中产生的效果就很贴切其中的涵义。
        王壬娇
        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516000
        摘要:众所周知“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它在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非常适用,而分享式教学法在课堂中产生的效果就很贴切其中的涵义。分享式教学法这种教学形态属于知识终端处理,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作即时“处理”的,是动态的,开放的。笔者结合自身Scratch课堂教学经验基础上,再结合Scratch课程特点,激发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分享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本文先解释分享式教学法的含义,接着分析分享式教学法与Scratch课程的结合方式,再阐述分享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教学效果,对教学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分享式教学   实施步骤   教学效果   应用   Scratch课程   
        一、何为分享式教学法
        所谓“分享”,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从字面上理解是与别人分着享受。何谓“分享式教学法”,它也被称为互动式教学、共享式教学,是摆脱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老师“教”、而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分享式教学法应用到Scratch教学中,就是激趣导入之后,教师抛出挑战任务,学生经过设计、创作,并展示、交流分享设计、创作中的想法与困惑,享受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快乐过程 ,实现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取长补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思想也得到碰撞,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小学生更不例外。因此,分享式教学法被应用到Scratch教学课堂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分享式教学法与Scratch课程相结合
        Scratch是一款图形化编程工具,它需要使用者运用学科知识、多方面创意来编写Scratch的故事、动画、游戏、音乐舞蹈等作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软件自身与外界媒体强大的交互性。因此,Scratch课程教学目标须体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举一反三创作,达到知识迁移升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课前只需花小部分时间引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创作与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碰撞与实践操作经验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例如:在教学《魔术表演》这一课时,我先演示课前精心准备好的小魔术,学生的创作火花顿时被点燃,萌生了不少创作灵感。接着,教师对知识稍作点拨,学生在创作后都非常乐意分享,分享环节开展得如火如荼。
        三、分享式教学法在Scratch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分享式教学法在Scratch课堂实践中的关键之处是生生参与、教师让座。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挥课堂主人公精神,树立人人参与课堂的意识。教师必须要对教材有深入研究,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用自己智慧结晶融入到一堂课中。

课程第一阶段以激趣的方式结合实例对知识适当点拨讲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接着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创作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任务与分享的意识去思考、学习、创作,从而不缺乏分享的内容,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
        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开展分享。个人分享:如果是较简单并且书本可见的操作步骤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猫抓老鼠》的分享创作成果时,学生1分享(展示):侦测是否碰到物体,如果猫碰到了老鼠,猫说“抓住了”,作品显示老鼠并没有随意在舞台中走动和隐藏;学生2分享(展示) :老鼠是不受我们控制、随意在舞台上移动的,当猫碰到老鼠时老鼠是应该要消失在画面中才对,但老鼠实在太狡猾了,猫很难抓住它,该怎么办呢?;学生3分享(展示):我在舞台上增加几个捕鼠夹,让老鼠碰到它们之后就可以定住一段时间,猫咪就可以抓到它们了。同学们经过一番激烈讨论,这时的我毫不吝啬自己微笑、赞扬的语言送给这几位同学,让大家学习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在小组分享中,我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后再各自创作,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个最有创意的作品来评比。比如,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我上课前已经向同学们抛出本节课分享作品的方式,每组同学都不甘落后、创作热情高涨,都希望自己组的作品能被选上,最后我从每个大组中选出1个作品来分享展示,由成员代表分享发言,最后还让大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次获胜的冠军作品是《大鱼吃小鱼》,小组代表成员展示并发言表示他们的作品特色不仅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运用的淋漓尽致还增加了新元素:一条大鱼、无数条小鱼,大鱼可以吃小鱼,而且大鱼在吃小鱼的过程中不断变大,作品还增加了声音的响度来驱赶小鱼,此时全班同学都向这组同学投来赞同、欣赏的目光,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亚军作品是《吹泡泡》,作品显示跟生活中吹泡泡游戏太逼真,太生动了,也得到了其他小组同学的认可与点评。师生点评阶段,教师依然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课堂角色,学生依旧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对错表述进行思辨、总结,找出错误的根源,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及时给予鼓励支持,从而实现知识的升华、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整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稇载而归。
        四、分享式教学法对Scratch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分享交流平台中充分体验到编程中的快乐与困惑,思想得到碰撞,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极大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也不再认为是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思考、质疑与思辨,从而产生独立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这才是Scratch课堂教学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创建程序编写大军,而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运用电脑表达自己。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本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把课堂变成分享的课堂,是教育改革最终的归宿,让我们在质疑中探究进步,在思考中漫步前行,在分享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志生. 面向STEAM教育的小学Scratch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J]. 中小学电教, 2018(12):54-56.
[2]鲍通. 基于任务驱动的创客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Scratch for Arduino“智能小车”制作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1):4-4.
 [3]王万清. 儿童:社区学习未来的原住民 Scratch编程平台介绍[J]. 中国教育网络, 201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