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胡晓静
[导读] 在现代化体制转型与升级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构建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
        胡晓静
        白沙中学,广东汕尾 516622
        摘要:在现代化体制转型与升级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构建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因此,充分认识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研究管理对策,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管理的持续性发展及多样化需求,传统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升级。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新的人才需要新的更具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土壤。
        本文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分析、研究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探索、尝试中学班级管理的对策,为优质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案的落地实施,以及教育的转型与升级提供可实施性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中学班级管理并不是单一化的概念,而是多元化的管理系统,现代化教育系统的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管理模式将会引导教育管理系统不同的的发展方向。探索适应教育管理系统优质发展的中学班级管理对策,对现代化教育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内容片面化
        在中学班级管理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内容只是停留在班级秩序、班级卫生、学习成绩等片面化的内容上,对于其他方面的监督及其重视度不够,进一步制约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绝大多数的班级管理不具备特色,无论是在管理内容的制定亦或是管理内容的特色化设计中,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当下中学管理内容中,常规的管理内容以及学习成绩的管理具有较大的比重,相关内容的细化亦是以这两个元素为核心进行拓展的,由此导致班级管理其它元素的缺失,致使管理内容片面化,学生全面发展的天平失衡。
        (二)管理模式单一化
        管理内容的片面化进一步的影响着管理模式的单一化,由于管理内容仅是对浮于表面的问题进行解决,没有深度的探索问题的根源,亦使得管理模式的渗透性不强。在中学班级管理中,以规范进行约束,对未能够达到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的管理模式是较为常见的。
        (三)管理体系分散化
        在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建设性的班级管理制度的规划,许多班级管理内容、模式等都较为宽泛化,不具备可实施性,亦无法深入性的发挥班级管理的实效,造成管理体系分散化的现状。中学班级管理体系的分散化的主要表现在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对管理现状以及管理需求的深入性探索,致使相关的管理制度执行沦为形式,管理体系成为“规章条例”,可实施性较弱。
        二、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这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摆脱了小学时完全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工作的模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班级,也呈现参与管理的意识。与其他阶段的班级管理有所不同,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管理对象的性格有所不同,管理模式影响着管理实效,管理内容的设置与实施,又会对管理对象产生进一步的影响。管理系统的每一个元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的。
        (二)管理模式的动态需求
        中学班级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每一个班级的现状和需求有所差异,管理模式亦是呈现出动态发展特征的。中学班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来进行选择,而且,这一选择并非一成不变,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只有根据其身心理的变化进行管理模式的动态调整,才能够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上,让班级管理发挥更大的实质性作用。


        三、中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中学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构筑一个制度规范、学风良好、氛围向上的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当中学习,进一步的推动校园学习环境和学风的优化。而这种班级环境的形象,需要渗透进学校教育学生的各种规章制度,更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学校以及班级,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质性需求,把握班级管理教育方向,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将班级管理条例进行细化与优化,保障管理条例的实施能够适用于班级,以此构建精细化、实效化的班级管理体系。
        管理设计:将班级管理制度及班级管理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如,列出卫生管理条例若干条、列出成绩管理条例若干条、列出行为规范若干条,通过对不同的管理对象,以及他们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设计出系统化、层次化、阶级化的班级管理系统。
        设计分析: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有条理的分类,能够使规章制度的针对性更强、管理实效更高。
        (二)树立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理念
        民主化班级管理理念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管理对象素质能力的提升。它通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热情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民主化班级管理理念,并不是“随心随性”的管理,也是在班级规章制度下,根据班级的实际,以及解决问题的目的所进行的更具针对性的管理优化。
        管理设计:定期开展班会,并成立班级委员会。由学生自主投票选定委员会的成员及管理者,将班级事务的管理主动权交给学生,或是由教师为最终的决策者。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个性专长,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同时,养成团队合作思维,培植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良性循环。
        设计分析:民主化的班级管理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过程当中来,既能够使管理制度发挥实质性作用,亦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营造和谐化的班级管理氛围
        班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需要对相关规章制度的管理属性进行弱化,进一步的强化其服务属性,“班级管理”并不等同于“监督控制”,而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适应性规章制度的约束。班级管理能否取得优质实效,需要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心怀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交换意见与看法,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初中学生好奇心和自尊心都很强,但由于年龄与知识积累、生活沉淀的原因,造成他们的自控、自律的能力不强。如果在管理中以“管”为主,就会使学生形成反叛心理,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进程形成制约。
        管理设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以“引导”作为管理的主要形式,如,班级卫生管理规定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怎么做地更好,转换管理语言,将管教变为指引,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更为主动。
        设计分析: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没有人愿意永远被管教着,只有以适当管理的形式进行深入性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在班级的管理制度产生认同感,班级管理才能发挥更大、更切实的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班级管理是校园管理中的重要分子,对校园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上而言,班级管理的质量将对学生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深入的影响,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直观体现。相比较于其它教育阶段的管理,中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学班级管理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管理处于重要的过渡性阶段。中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管理对象的实效,必将对现代化教育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邢翔.《浅析历史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
[2]刘韦华.《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新课程·中学,2018.
[3]黄荣绍.《浅析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中外交流,2018.
[4]薛廷鹏.《浅析初中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教学考试,2017.
[5]薛廷鹏.《浅析初中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考试周刊,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