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劳动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陈桢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增加。
        陈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学  福建三明36511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增加。作为一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全面实施课程提纲之前应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怎么灌输劳动素养的培养?我们希望这批初中学生具备哪些核心素质?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作者将通过本文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素养;培养方法
        自201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生活”和“思想道德”教科书已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不仅是简单的文本更改,而且是教育部向中学教育系统发出的一个信号: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教育应该从年轻开始!秉承这一理念,提升课堂教育效果。
一、初中阶段中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从“书本教育”转向“基于能力的教育”,“能力为本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但是,历时数年的应试教育在我的教育体系中已经根深蒂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师仍然习惯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学习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感兴趣;教学偏离了现实生活,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中提到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宪法尊严”和“经济改革”和其他内容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他们自然无法理解自己的梦想和行为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关系,并且盲目地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自然就会对于劳动的认识不足,对于道德法治学科的理解程度也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降低了学习兴趣。
二、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对策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劳动素养的教学方法更多:
(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小见大,渗透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当谈到“社会生活是有序的”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材料,以渗透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其教学设计如下:老师:“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共同遵循哪些规则?”学生:“过马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必须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坐车必须排队才能上车”...老师:“如果故意违反规则,该怎么办?”学生:“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并随意闯红灯,将危及的生命。

”“如果不排队坐公交车,这会造成交通拥挤并伤害自己。”没有规则就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不能与规则分开,此外,国家也有规则,即法律,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的“法则”。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教师可以快速引导学生的分歧思维,并将课本内容替换为现实生活,使学生可以讨论并急于回答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秩序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以情感作为积奠逐渐代入课堂内容,引起学生共鸣
        与语言和数学之外的教学相比,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而初中学习经验有限,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现很难理解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内容,并将逐步面对这一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引入诸如视频,图片和文字之类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感,并在文字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例如,在谈论“青年的责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梁启超文章“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替代感和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通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内在素养
        教授“服务社会”时,教师可以在户外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捡垃圾,种树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感,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正能量”。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实践道德精神和法治及其核心素质的过程。在实践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轻松而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和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空荡荡的课堂知识将逐渐被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三、结语
        简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劳动素养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从课程教学设计出发,寻找有效的教育载体与劳动素养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尝试用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育劳动素养。同时,要不断强化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深度体验的研究,将多媒体、慕课等新的教学载体引入课堂,使空洞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劳动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苟昭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冷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劳动素养“落地”[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6-37.
[5]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