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彭宇璇 范红雄
[导读]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个体单元,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结构,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深深的影响着孩子。
        彭宇璇   范红雄
        湖南科技大学   411201; 湖南省长沙县泉塘二小    410100
        摘要: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个体单元,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结构,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家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社会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联系,也正是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所以其教育作用也是比较特殊的,对现代家庭教育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辨析其对孩子成长的各方面影响。本文从自然环境、行为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交环境与施为环境七个方面,研究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环境;孩子成长

        引言:现代幼儿教育领域就有学者提出,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了无比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给予的,这种教育行为既有无意识的部分,也有具备意识的部分,而家庭教育的行为往往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自发的,属于人类的主观行为。家庭教育环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几乎所有的客观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对现代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大课题,对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进步也具有助益作用。
一、“自然”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庭氛围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氛围在家庭中起到创设环境的作用,也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家庭气氛也指代着家庭的自然环境,即心理学中常说的“原生家庭”。现代人曾说:“有人的童年治愈了一生,有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在此就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对孩子正常的影响。任何家庭的组成都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家庭环境,在平稳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性格温和、谦卑有礼,而在家庭氛围较差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则脾气暴躁、性格乖戾,在事情上也更容易冲动。还有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那么孩子的生活状态就必然受到冲击,在孩子的内心中也会造成创伤,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失去自然平衡状态的家庭也丧失了部分教育功能,所以才会在孩子的性格方面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对爱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述情障碍”[1]。从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行为环境的角度来讲,人类生来有一种模仿能力,从蹒跚学步开始,孩童就通过模仿来认识成人世界,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的习惯也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孩子会跟随父母不自觉的模仿。尤其是语言行为,心理研究者发现孩子的语言习惯会与父母相似,这并不是大众所讲的“遗传”,人类的习惯只能通过模仿获得,而并非遗传获得。从道德方面来讲,孩子对行为道德的认知也会因父母而产生,如果父母的素质较高,那么孩子的素质也会相对较好,如果父母的道德存在问题,那么孩子也必然受其影响。
二、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的生活状态,但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家长都应将“勤俭”作为教育孩子的理念,此处所指的经济环境是家长的消费观念及理财观念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金钱的态度在某些方面上也会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如果父母是通过勤劳获得报酬的,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多数会非常热爱劳动,如果父母是投机取巧的劳动观念,那么孩子也会在许多方面存在侥幸的心理,节约观念比较差,如果父母比较喜欢向外展示经济实力,那么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讲究吃穿打扮,不够朴素,所以家庭的经济环境对孩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政治环境方面,家长的政治信仰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如果孩子在一个父母是党员的家庭中长大,那么孩子对党和国家的崇敬也是从小到大的,如果父母是封建迷信的思想,那么孩子的思想中也会存在一些迷信的萌芽。同时,家庭环境中的宗教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信仰,孩子从一张白纸开始接受家庭的教育,对精神信仰并没有独立的认知,比如父母信奉基督教,那么孩子长期接受这种教义的熏陶,也很难会成为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有极大的概率会成为新一代的教徒。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念,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孩子的积极认知,要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对于现代网络中的一些不良言论要懂得取舍,避免对孩子的政治信仰造成影响[2]。


三、文化环境与社交环境的影响
        父母与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这是社会大众广泛认同的事,如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孩子的成绩一般不会太差,父母的学习观念及习惯等,都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书香门第”,孩子从小接受了比较全面的文化熏陶,那么孩子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也就较多。比如,人们普遍觉得老师的子女学习比较好,或者某某老师是教语文的,所以他的孩子一定语文成绩很好等等,这种观念也正体现出文化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根据资料显示,诺贝尔获奖者有一半的人出自知识分子家庭,就我国而言,许多重要的科研岗位中,也有一定比例的科学家来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再比如,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父子,晏殊和晏几道、苏洵和苏轼、李璟和李煜等等,正如古人所言:“虎父无犬子”,从社会行为学的角度讲,就是父母为孩子创设的成长环境比较良好,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有助于家庭教育的优化,构建文明家庭有助于推动文明社会的建设。除文化环境以外,家庭教育环境中的社交环境也不容忽视,父母在社会中谋生自然也需要社交关系,社交关系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有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交关系,比如孩子的伙伴会到家里来玩耍,那么其他孩子的父母就会与家庭成员建立一种社交关系,或者是家庭中的亲友往来等等,也体现着家庭的社交关系。在这些诸多的“往来”之中,庞大的社交网络就已形成[3]。社交环境也会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环境,父母在家庭中会畅所欲言,所聊的内容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造成影响,如父母提及自身和亲友的社交关系,父母提到某某亲戚不好,那么孩子在接触这个亲戚时就会从内心生成厌烦的情绪。所以父母在家庭中要形成一种正向的、积极的社交心态,才会对孩子的社交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使孩子拥有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包容事物,能够为孩子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四、施为环境的影响
        施为环境是家庭教育中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施为”出自《列子》中的“举措施为”引申为行事作风为人等含义,父母及家庭成为的行事方法、思维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严重,尽管在遗传学中能够找到一些生理方面的根据,但更多的从社会行为学的角度讲,多方面要出自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和学习。在各种类型的家庭中,研究者可以发现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而思维又是决定孩子行为处事的根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形成的思维与其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有关,但人类的思维并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思维,不容否认,学习方面的思维确是因学校的影响,但生活中的思维则更多的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如在某项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父母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比较消极,那么孩子也很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一种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急”,那么孩子也很难成长为一个“慢性子”的人,这就是施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再比如,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会选择比较民主的方式,与孩子平等的交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那么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也会选择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与之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且暴力的,那么孩子在长大以后通常也会选择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行为上的模仿和学习,使孩子容易形成一种印象非常深刻的固有认知和定势思维。这也是现代家庭中许多父母“望子成龙”但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适得其反的原因所在,父母如果忽视了家庭教育中的施为环境的维护,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非常不稳定,理解问题的思维模式也会与常人有所不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4]。
结束语: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是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先想向之求教的人,而家庭环境则是每个人的出发点,家庭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儿时期、少年时期乃至一生。现代有些家庭并不关注孩子的品格、素养及身体素质,而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输赢,这种家庭教育的环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当代家长必须要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各方面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再有所补足,使孩子能够成长于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赵文琴,刘虎年.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0(05):10-11.
[2]许友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6.
[3]曾梅辉.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由“一个学生涂改考试成绩”引发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5):119-120.
[4]赵霞.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30):177.

作者简介:
彭宇璇(2000- ),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当代文学。
范红雄(1980.1—)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