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有 效 教 学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邢小茜
[导读] “有效教学”不是仅仅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行为,而是更为关注教学行为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此有效教学实质上是关注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教学。
        邢小茜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小学   443000  
        “有效教学”不是仅仅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行为,而是更为关注教学行为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此有效教学实质上是关注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教学。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涵义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有效教学界定为:有效教学即指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教学。其中:
        “有效果”即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有效率”即教育产出与投入比率较高;
        “有效益”是指所实现的效果和效率与个人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相符合的。
        效益是对效果和效率的价值和意义的判断,因而成为效果和效率的前提。也就是说,不符合学生或社会健康需要的效果和效率实际上是无意义的。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主要从有效教学区别于其他形态的教学(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角度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教学效果与效率的优劣来评判教学行为的好坏。这是区分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
        有效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分析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时,不能单独从教学行为本身的状态来判断,而要从它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两方面的优劣来决定(在取得教学效益的前提下)。
        第二,主要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效果及效率来评判教学的效果及效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体现。因此,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是评判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最直接和根本的指标。
        问题与讨论:按照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得好坏(教的效果和效率)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能否从教师自身行为表现的好坏判断教师的教的好坏?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确立的一个理念是“以学论教”,如何理解?
        第二节  学习目标概述
        一、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学习目标
        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规划和设计。
        教育目标是由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从多个层面谈论“教育目标”,如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goals)、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这些说法分别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所有的教育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因而教育目标本质上就是学习目标。
        1.教育宗旨/教育目的
        是一个国家对其教育的总体目的(尤其是人才培养的总的质量规格)的规定。在我国,教育宗旨一般以“教育方针”的形式,出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要的政府文件中。以下是我国教育宗旨的最新表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我国教育宗旨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的规定,是教育总目的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中的具体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别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的学生将来的走向看,是指:“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当前还要着重注意培养大批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这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面向劳动市场,培养掌握中初级技术的劳动者为培养目标显然不同。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宗旨或教育总目的在特定课程领域中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为教材的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新课程改革将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目标规定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某门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在课程教学的每一次活动之中,是某门课程的总目标(即课程目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相比于其它三类个层次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和落实的教育目标,因此是最为具体和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
        二、国内外学习目标设计的差异
        (一)国外的看法
        与我国流行从比较概括、抽象的层面规定或设计学习目标不同,国外对于学习目标的设计比较偏重于从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出发,设计心理化或行为化的目标。
        而且,在学习目标的表达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目标表述用语或用于指称目标要素的概念。另外,追求建立具有比较严密逻辑关系的目标分类框架。
        比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等。
        (二)国内的看法
        目前国内人们对于学习目标的看法,存在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宗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等三个不同视角理解的差异。
        我国教学理论关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形成了如下基本提法:第一,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第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目标常常采取一种窄化的理解,即主要看重“双基”目标。
        第三节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学习者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最大程度的驱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1.首先要深入解读教材、精心研读教材。弄清教学内容的本质,全面了解、从深度、广度上去琢磨和研究。比如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起源来自哪里?是怎样的?又用在何处?其价值如何?它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在某册、某单元、或某课时中处于何种位置?这是解决它“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对该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本质问题的精准把握,才能确保解读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认清教材编写的意图及达到的目标,找出其隐藏的、隐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点和拓展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向。
        2.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发展为中心: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及难点。准确把握以学定教,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掌握知识的规律,找出易错易混淆之处,做好充分的预设。也就是满足让学生摘到桃子,并且品尝到摘桃子的乐趣。
        3.根据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思要巧、方法要活。比如互动质疑、生成展示,小结交流等各个环节恰如其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在设计时要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反应做出相应的回应。
        4.反思调整设计。根据课堂教学预案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总结有效和高效、无效和低效之处,再做修改或调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