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利用探究实验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素珍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与新课标的要求也背道而驰。
        李素珍
        福建省周宁县第十中学  福建 周宁 355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与新课标的要求也背道而驰。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如何有效利用探究实验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探究实验 中学生 自主探究能力
        前言:现如今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进行发展和培养,所以,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而且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改机,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出探究的问题,拓展探究思路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求知动力。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重视,并且将其利用进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将相应的悬念设置进来,通过相应的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掌握相应的实验知识,同时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上来。
        教师在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轻便镜子带到课堂中来,并且通过请个别学生照镜子的配合教师演示操作,提出问题:人越近像是不是变大?用镜子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吗?如果不行,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玻璃。在此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操作,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发现具体的规律和特点,将这样如此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进来,教师要进行以下探究问题的提问:首先就是在平面镜之中,具体成像的大小与实际物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其次,就是像的具体位置,在平面镜之中又处于哪个具体位置呢?最后,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又有什么关系?根据以上教师问题的提问,则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相应的猜想,并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果用白纸放玻璃板后能在白纸上看到像吗?如果用物体挡在玻璃板后面,从前面看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如果玻璃板倾斜了,像在哪里呢?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镜子进行反复的试验,使自身深入到具体的镜子情境之中,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总结,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而且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进行了极大程度的激发。通过实验拓展,能更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2、根据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提出合理猜想的能力
        在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就是猜想,依据具体的猜想,才能使学生后续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全面完成,在实际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的培养,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注意观察,以现有的经验和具体知识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合理推断,将有价值的猜想提出来,并且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在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则要将合理的猜想实施进来,首先第一点,教师要时刻地提醒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确保相应的实验全面结束之后,则教师进行率先提问,基于压力的作用,为什么气球没有破?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则一部分学生会进一步总结出,气球没有破使压力不大的原因,进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本身存在关联的结论,那么教师进行后续的提问,那还与什么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呢?则学生一时间可能摸不到头脑,则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提出相应的猜想,如果在将一个气球放在钉子上,则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都会了解到气球肯定会破,那么根据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即压力作用效果与实际的受力面积有着本质性的关联。

在提出相应的猜想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醒学生进行仔细的注意和观察,通过引导的方式,将已有的认知结合进来,通过相应的设想和猜想,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提升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3、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对于探究活动而言,实际的成败关键取决因素,就是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之中,不能仍然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进来,而是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并且进行相应的讨论和交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具体实验的实施目的,将相应的猜想提出来,确保学生可以对实验计划进行初步的制定,将实验方法和器材选择进来,最终将合理的实验计划设计出来,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教师在对“压力作用效果”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以及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实际的受力面积相关的猜想提了出来,则教师需要进一步的提问,在后续的研究之中,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呢?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依据已有的经验获取到这样的结论,就是将控制变量的方法应用进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将相应的实验器材展示给学生,装有沙子的容器、木板、海绵、砝码等,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将相应的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定出来,在进行了几分钟之后,则一共得到以下四种方法:
        首先第一个方法,就是将海绵和钉子做腿的小桌以及砝码选取进来,并且在海面上将钉子做腿的小桌放置进来,对海绵的形变进行观察,再将砝码放在小桌子上,对海绵的形变进行观察,然后倒放桌子进行重新实验,通过对比,获得结论;
        第二个方法,就是将装有沙子的容器选取进来,同时,将砝码和钉子做腿的小桌选用进来,开展实验,在沙子上将钉子做腿的小桌放置进来,然后将砝码放在小桌上,对桌角陷入沙中的深度进行观察,通过比较,最终得出结论;
        第三个方法,就是将海绵和矿泉水瓶选用进来,具体的做法俺就是在正放和倒放矿泉水瓶的过程中,对海绵的形变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四个方法,就是将海绵、木板、砝码选取进来,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海绵上采取木板平方和竖放的姿势,对海绵的形变进行比较,最终得到结论。
        通过此种方式,不但可以使课堂的自主探究气氛增加浓烈,还能完全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使学生的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能力提升上来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结语:总而言之,本篇文章主要对如何有效利用探究实验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研究试验进行充分地利用,并且将相应的自主研究的案例教学实施进来,对于过程教育更加注重,通过不断的反思,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知识,获得自身的成长,通过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云.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09):23-24.
        [2]李萍,李志方.有效利用图书馆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50-52.
        
        备注:本文为周宁县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初中生物理自主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ZN2019014)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