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张文然 耿金钰 史昕宇
[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张文然   耿金钰  史昕宇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3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要求养老产业加快发展,但作为其核心资源的养老从业者却严重短缺,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急需加速。要求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化行为、职业化素养、职业化技能等方面进行提升和训练,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本文就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老年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然而我国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却短缺。主要原因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专业“内冷外热”、招生困难、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毕业生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1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一门新兴的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较大的共融性和交叉性。一些高职院校在如何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没有得出较为成熟的结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尤其是对于这一新兴学科而言,各个院校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应当有所侧重,主要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本校办校特点等。目前,全国设有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分为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对于医学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其更为注重的是学生护理技能的提升;而非医学类的侧重点则主要是在服务与管理上。这就形成了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其教学侧重点有所差异。再加上养老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匹配。
        1.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多由其他专业“半路出家”,同时也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和实务锻炼,与“双师”素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都需要学习和提升。为充实师资力量,达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聘请行业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但行业能手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尚待提高,合作育人机制尚待健全。
        1.3.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可替代性强
        在高职教育本科化的今天,本应以实践为主的高职教育,重心却逐渐由实践向理论转移,致使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调,实训课程存在课时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并非高职院校愿意见到的,作为文科专业,预算经费相对较低,学校无法为实训室购买最新实训设施供学生学习使用,更别提建立新的实训室。实训室的短缺致使实训课程减少,缺少实践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调查表明,养老院最需要养老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技术技能前三分别为老年人的常规护理技术、失智失能老人综合照护技术及老年人心理疏导沟通技术。
        2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企业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在人才选择方面偏向于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单方面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该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上,当务之急是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则应强化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养老人才的供需信息。主要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引进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和养老机构相关专业人才入驻学校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共同讨论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样可以在为企业带来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长效、稳定地发展;二是走出去。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能够为该课程提供明确的教学思路,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2.2职业化课程体系建设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为核心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开设管理学基础、老年学概论、医学基础知识、民政概论、老年病学基础、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沟通实务、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常见疾病与康复训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产业开发与经营、老年心理咨询、中医康复保健、老年营养与膳食、社会调查、家政服务等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养老产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化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3完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学校可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建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带给学生高质量、用得上的专业知识。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期,学校要聘请养老院资深健康管家及康复治疗师等作为学生指导老师,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2.4强化实训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应当增加实训课时,重视实训课教学。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实训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同时,也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而且还有助于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学校可以采用技能大赛的形式,以赛促教,从而提高教师实训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5加强校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
        校企合作是实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需突破院校和专业限制,整合养老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进行教学管理,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化样式和运行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增强行业实践经验,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和教材编写。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加强实训环节设计,工学结合讲实效。职业院校还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方向确定科研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利益共享,保障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
        结语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开设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教师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进而完善该课程结构体系,系统化地进行人才培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强化实训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董丽平,陶娟,左陈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1-212.
        [2]周林.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151+132.
        [3]臧少敏.老龄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
        [4]王红岩.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措施和途径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