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锁楠 蒋文强 王莹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李锁楠   蒋文强   王莹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时代下,该专业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在课内学习之余,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其将来走向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9%,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深加重。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指出,不仅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而且要加强对产业人才的培养,完善就业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各类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不断满足养老服务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是当前我国社会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课题组在前期的教学研究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需求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
        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公共服务类专业中的一种,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学习对国家养老产业的政策法规十分了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能够掌握健康护理、健康促进、机构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懂得老年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养老机构工作者与运营管理者。
        2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2.1在实践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精神与人的社会实践息息相关,要想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在实训实操教学环节中,老师应在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融入职业素养,在每个操作细节的讲解与练习中告知学生原理及原因,让学生对每个操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他们为老人服务时所做的每一步,都在减轻老人身心上的痛苦与矛盾、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是在为人类更有尊严地活着而努力。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照顾老人的体力劳动工作,更承载着老年人家庭、社会、国家的重托。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学生们在大赛的练习与比拼中,能慢慢体会到职业的特质与要求,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进而提高职业热情,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企业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在人才选择方面偏向于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单方面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该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上,当务之急是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人才。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则应强化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养老人才的供需信息。主要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引进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和养老机构相关专业人才入驻学校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共同讨论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样可以在为企业带来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长效、稳定地发展;二是走出去。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能够为该课程提供明确的教学思路,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2.3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
        以岗位定任务,以任务明确能力,以能力要求搭建课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在于能够精准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行业规范标准的需求,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构建方式,构建基于不同岗位、不同任务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老年照护与管理岗位,以生活照料任务为例,所需职业能力任务要求主要有具备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进行各项老年照护的技术操作和评价,具备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能力,能对老年人的突发和意外情况进行初步处理及协调能力,能与老年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等,各项能力要求主要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基础医学概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照护技术、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人际沟通等。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将各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对接该岗位不同的能力要求清单,进而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有效过滤不同课程中重合的资源,实现课程的合理化布置,打乱原有章节顺序,重新设计课程讲授方式方法,实现课程分模块教学。
        2.4坚持走产、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理论,应用理论。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才能促使学生掌握企业所需求的知识,成为实践产业真正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多联系当地养老机构,组织学生深入机构见习和锻炼,真正去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才能在平日的学习中理清重难点和侧重点,更好地掌握养老服务技能。企业也可与学校签订“订单班”,既解决企业缺乏人才的难题,也可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5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由养老机构统一进行老年人的服务和相关工作的管理并不现实,因此实行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人才时要牢固树立“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政府助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的充分的实践和体验,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引进新的内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要时刻注意渗透医养结合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能力,满足医养结合模式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校更是提出了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全方位育人的“5432”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获得了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更是代表北京市参加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结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国只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还是一个新兴专业,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在养老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最重要的必然是人才的培养。如何做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养老人才,需要学校进行不断探索与改进。只有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我国养老服务业这一朝阳产业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平,陶娟,左陈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1-212.
        [2]周林.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15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