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雨梦 宋洪芯 王慧敏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老龄化进程日趋严重,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该专业从业人员和人才培养均难以满足养老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及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反映高职院校在培养养老专业人才上的不足,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分析和探讨我国该如何培养适合我国发展和国情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引言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极为严峻,相比其他国家,还面临着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势老年人快速增加,养老照料需求巨大;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增加了应对紧迫性;三是未富先老,应对老龄化的能力建设受到极大制约;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有差异;五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已难以独当一面,高职院校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一门新兴的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较大的共融性和交叉性。一些高职院校在如何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没有得出较为成熟的结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尤其是对于这一新兴学科而言,各个院校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应当有所侧重,主要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本校办校特点等。目前,全国设有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分为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对于医学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其更为注重的是学生护理技能的提升;而非医学类的侧重点则主要是在服务与管理上。这就形成了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其教学侧重点有所差异。再加上养老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匹配。
1.2专业才稀缺
人才配置不齐全且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国家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对人员配置的原则做出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准确的进行量化,导致在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中没有护士更没有医生。经过相关机构的研究显示,老年服务与管理机构的就业人员会在工作半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辞去工作。
1.3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虽然,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实训教学课时的比例做出了最低要求,但高职教育本科化现象还是很严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实训教学环节仍有所欠缺,存在实训课程少,实训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有些院校实训条件差,再加上由于很多院校实训师资相对缺乏,如医学院校的护理技术类师资相对较强而服务与管理类师资却相对不足,而非医学院校实训师资则相反,难以保证实训课如质如量的开展。
2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坚持走产、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理论,应用理论。
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才能促使学生掌握企业所需求的知识,成为实践产业真正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多联系当地养老机构,组织学生深入机构见习和锻炼,真正去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才能在平日的学习中理清重难点和侧重点,更好地掌握养老服务技能。企业也可与学校签订“订单班”,既解决企业缺乏人才的难题,也可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企业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在人才选择方面偏向于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单方面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该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上,当务之急是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则应强化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养老人才的供需信息。主要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引进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和养老机构相关专业人才入驻学校实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共同讨论出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样可以在为企业带来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长效、稳定地发展;二是走出去。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能够为该课程提供明确的教学思路,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2.3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由养老机构统一进行老年人的服务和相关工作的管理并不现实,因此实行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人才时要牢固树立“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政府助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的充分的实践和体验,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根据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引进新的内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要时刻注意渗透医养结合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能力,满足医养结合模式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校更是提出了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全方位育人的“5432”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获得了201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更是代表北京市参加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在湖北地区实行“校企行政联合办学,素质教育体系整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某院校与武汉地区的十多家养老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并积极与当地养老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受到湖北省民政厅的管理,将素质教育体系整合为职业思想素质、职业技术素质、服务礼仪素质、身体素质四大方面,且已取得优良效果。
结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养老专业人才这条道路上,仅仅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专业教师及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改进完善。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养老相关的政策法规,并能够胜任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是我们各高职院校的目标,也对国家养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玲,邵爱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2).
[2]匡中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J].2017.30(12).
[3]张烨,汪玉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