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辉
陕西省延川县延远初级中学 717200
摘要:我国的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表达方式语言精练,情感真挚质朴,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丰富初中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对他们语文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将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透彻掌握,并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火热推进,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亟待革新,这是提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趋势,也是至关重要的路径。鉴于此,语文教师要改进策略,改善方法,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
(一)借助“知人论世”法,助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涵
学生要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了解诗人或者词人的背景知识,知其人,论其世,才能懂其文、悟其思、鉴其情、明其理。所谓“知人”便是知道诗人、词人的生平事迹,而“论世”就是知晓诗人、词人所处的大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这对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领悟其情感、主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杜甫的《春望》极尽哀怨、愁苦、烦闷、悲戚之情感,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尽了诗人心中所有的“忧愁与悲戚”,而这一首诗是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学生如果对这一历史背景不甚了解,对诗人杜甫“因安史之乱身陷囹圄”这一身世背景一无所知,就很难对本诗进行到位的深层理解。可见,“知人论世”异常重要。再如,古诗《望岳》同样是诗人杜甫所作,但其行文风格、艺术笔法、思想情感都呈现出与《春望》截然不同的状态,特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更与《春望》大相径庭,仿若出自两人之笔。究其根源,还在于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经历不同,故诗词呈现也不同。
(二)借助“浅吟高唱”法,引领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情感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缺失了“诵读”的古诗词是没有灵魂的,也是不完美和非立体的。但纵观当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仿佛成了课堂的“奢侈品”,教师不注重诵读、不指导诵读的情况广泛存在,亟待改善。因此,教师要借助“浅吟高唱”法,指导学生科学诵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在古诗词中,诗人的情感是极其微妙的,且内隐性极强,囫囵吞枣式地机械朗读,不仅不生动,不感人,更难以触摸古诗词的灵魂,也难以把握古诗词情感、意境,不利于古诗词的学习。浅吟,即低声吟诵,边吟诵,边思考,边想象每一句所承载的情感。浅吟一般是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引领下,跟读时所用到的诵读法。“浅吟”并不是意味着默读,或者不读,而是鼓励学生将一部分声音转化为对古诗词文字的思考。
“高唱”即大声地、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读,要借助重读、连读、节奏、语调等诵读技巧,将独特的情感、意境、哲理深切地、饱满地、恰到好处地“唱出来”,“唱”出诗人或词人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重范读、指导学生诵读的策略,落实“浅吟高唱”。
(三)借助“关键词句”法,促使学生透彻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哲理
诗人或词人创作的诗词作品中总有一两句较其他的句子更为凝练,更为传神,更能表达主旨、凸显意境,饱含哲理。总有一些字词,经过了诗人、词人长时间的打磨与推敲,最能贴切地表达主旨内涵。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关键字、词、句,让这些关键字、词、句成为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突破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家喻户晓的诗句,其中的“绿”字便是关键字,它不动声色地将江南春色的温婉、和煦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出了“百草逐生”的希望与喜悦之情,情思浩荡、意境活泼,用词堪称一绝。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上词句脍炙人口、哲理深厚,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与品鉴这些词句,让学生通过关键句子来理解《水调歌头》整首词的思想情感、艺术审美、深刻哲理。一方面,这能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感情美、哲理美;另一方面,还能指引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名句,拓宽视野,丰富认知。
(四)借助“想象联想”法,强化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学习探究
联想与想象对诗词的学习十分重要,有人言:“古诗词学习,唯想象不可得。”古诗词语言十分凝练,诗人或词人善用寥寥数语抒情达意,而这些抽象字词的叠加看似无规律,实则内里情感与哲理十分深刻,值得一探。而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学生面对抽象的古诗词,时常抓耳挠腮,困顿迷惑,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靠“想象”,以及积累的基础知识,方可打开古诗词解读的大门。例如,在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与画面之美。在解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导引:“词人酒醉后,误入了藕花深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时,会不会也如她一般呢?词人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呢?请在脑海中想象那种词人着急回家的‘焦灼’的画面。”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很快便进入了想象,其通过想象也能更好地把握词人“争渡,争渡”的焦灼心情。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个持久工程,任重道远。教师需要立足古诗词本身,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古诗词内容、意境、情感等与不同教学法的巧妙融合,将精妙、智慧的教学法渗透于每一首诗、每一篇词的表面与内里。只有这样,语文古诗词教学才能充分发挥“高效教学法”的功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让学生陶醉、沉浸、徜徉于古诗词的学习中,达到知识积累、情感熏陶、审美塑造、智力提升和品德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杨聪.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初探[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4):296.
[2]胡玲红.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 新课程导学, 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