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解读孙双金老师课例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李尊慧 晁黎黎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李尊慧  晁黎黎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是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语文课堂破解学生不敢质疑、不会质疑的难题,培养学生自主提在问能力,这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本文以孙双金老师的教学案例为参考,分别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兴味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学生  自主提问  孙双金
        
        在师生互动环境中,教师提问是一方面,学生自主提问也非常重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意义的学习”体现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中有疑有问,正是“有意义的学习”的重要表征。语文课堂破解学生不敢质疑、不会质疑的难题,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这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孙双金老师的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
        孙双金老师在讲解《落花生》时让学生拿出笔,默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一起学习。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奇怪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有在书上画任何记号。此时的孙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没有提问习惯的孩子,随后当一位小男孩儿非常小心的举手发言时,孙老师说:“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 ”孙老师把这位学生大大地表杨了一番。此时不仅表扬了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也在班级里树立了一个勇于质疑的好榜样,从而使得课堂上学生不问问题的坚冰打破了。随后孙老师在课堂上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课文前预习部分的介绍。”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引用了书上的一句话:“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这个学生话音刚落,孙老师马上接过话头,郑重其事地说:“书上这句话有错误,请你们找一找,错在哪里?”孙老师明确提出书本上出现错误,学生们刚开始都很惊讶,也不知从何处找错误,这时孙老师又提示:“要认真读书。”“请轻声读一读这句话。”随后有一位学生说道:“老师, 落花生的花落了,在地上会枯萎掉、烂掉,不可能钻到地里去。”孙老师因势利导:“那落花生的果实是从哪儿长出来的呢?是根上长出的?”孙老师运用课本插图边解释边画简笔画:“落花生的花落之后,花柄继续生长,伸进地里,花柄前嘴的子房逐渐长大就结出了花生。”学生恍然大悟。最后,孙老师一字一顿地告诉学生:“老师和书本上都会出错,如果你们发现问题要大胆地指出来,不能迷信!如果谁发现了我的错误,给我提出来后,我就拜他为师!”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以上的教学片段,引导学生向书本质疑,并指导自主释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孙老师教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知识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首先是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意识:在课堂环境中,书本和老师,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二、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兴味
        还是《落花生》课例,孙双金老师引导学生发问:“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学生们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课堂上有学生声音了,当然还停留在词语提问层次。孙老师又问:“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呢?”一位女生站出来:“‘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我不懂。”孙老师立即抓住这个提问说:“我想就这句话我们起码可以提三个问题,你们动脑筋想想看,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提出来。”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句话上。在孙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老师,在我们家里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吃饭是经常的事,为什么这家父亲‘很难得’呢?”;“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呢?”;“父亲来就是为了吃花生吗?他还有什么用意呢?”;“为什么加个‘也’、 为什么加上‘可是’、 为什么加上‘很’”;“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时候,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有了自主提问的劲头,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文本。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上,孙老师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他说:“现在请大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古人讲‘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我看谁能提出大的问题,如果你提的问题老师也答不出来,那我就拜你为师。

”孙老师的这句话立马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大家开始纷纷作答:“文中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5自然段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 ,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我的问题是: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作者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样会不会被敌人发现呢?”孙老师先是称赞了这位学生,然后转向其他学生说:“这位同学是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发现了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方法。”孙老师在肯定第一位提问学生的同时也在告诉其他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而激起了学生提问的劲头。
        在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方面,钱梦龙先生有一个经典案例。他在教《愚公移山》时,讲到“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没有直接问学生“孀妻”是什么意思,而是提出问题:“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跟着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让他去吗?”学生一时不能答,随后就讨论起来,互相质疑、释疑,老师的提问于是转变成学生自己的问题,之后形成共同的答案:“他没有爸爸。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是寡妇的意思。”钱梦龙先生通过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成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赠汪伦》课堂上,有学生问孙双金老师:“‘踏歌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桃花源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厚呢?”这些问题还是就文字本身提出来的,孙老师不满意,就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互相讨论,为之留出充足的时间。之后便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 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好像与众不同。”这两个问题已跳出文字本身,指向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和深度理解了。显然,它们是更有价值的问题。
        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这堂课的最开始,孙老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问自己?”学生们回答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天游峰为什么有扫路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随后孙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就“文”质疑,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把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出现了以下九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不去写游人,而写一个扫路人?2.是什么笑声伴随着作者回到驻地的?3.作者为什么这么自信30年后老人一定活着?4.第七段中,为什么老人倒抽了一口气?5.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6.写老人外貌的句子为什么不合在一起?7.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为什么又写它们悄悄地飞回原处?8.“不累不累”——为什么老人扫那么高的山而不累? 9.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如果九个问题逐个回答,不仅突破不了重点,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孙老师说:“同学们提了好多问题,一个一个来回答太费时了,谁给我出个金点子?”他把自主权教到了学生的手里。大家回答到:“让同学们解释一下,您再点评一下。”;“让小组讨论,会的解决,不会的请教老师。”;“把一些问题并在一起,再作解答。”随后孙老师采用了学生提出的方法,在学生的一阵讨论后,九个问题已经压缩成了四个。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提炼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提炼有价值问题的具体方法。
        回到孙老师《落花生》案例。有学生对课文第一节一个词的用法提问:“我们种花生就是为了收花生,现在收花生了为什么用‘居然’呢?”一位女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我认为从‘居然’这个词可以看出落花生这种植物生命力很强,不需要照顾就可以开花结果。”孙老师说:“我把你这个答案变成问题: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这个转换非常妙,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也指示出提问的层次并告诉学生:我们其实可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养成。
        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有很多精彩之处,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只是其中一个侧面,但仅此也令人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② 张华. 探究学习 贵在引导—听孙双金老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 [J]. 小学青年教师,2004.11: 16.
        ③ 臧吉瑜. 谈课堂评价艺术—听孙双金老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后感 [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1: 46-47.
        ④ 王尚文.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 [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  29.
作者简介:李尊慧,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2021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项目“语文课堂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解读孙双金老师课例”(2021yjs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