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珺
苏州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本个案针对小班幼儿在入园后表现出的推人、掐打他人以及抢夺物品等系列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在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调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利用消除强化源、认知训练、移情训练等方法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 攻击性行为 行为矫正 个案研究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提出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于新环境适应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幼儿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与同伴交流互动;有的幼儿沉浸在自己世界中,不顾他人;还有的幼儿哭闹不止,情绪紧张,想要回家。其中也包含个别幼儿由于消极情绪所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本文便针对幼儿云云在初入园时所产生的几个攻击性行为的案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其产生原因,探究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云云(化名)是个3岁的小男孩,今年上小班。老师到云云家里家访,和云云妈妈在沟通关于他上幼儿园的情况。这时云云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看电视。”妈妈回答:“我们说好到十点钟就可以看一会儿电视的,所以现在不能看。”“不行,我就要现在看电视。”妈妈没有同意云云看电视,云云缠着妈妈大声地叫喊:“我要看电视!”老师劝慰云云:“妈妈和你说好啦,十点钟就可以看了,你看好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不要,我就要现在看电视,你走开。”云云妈妈说:“云云不可以对老师这样。”“我不要,我要打死你。”云云情绪很激动,云云妈妈便对云云爸爸说:“你先把孩子抱到房间去,让他冷静一会儿。”
分析:老师来到云云家中,云云对于老师的态度是吐舌头、做鬼脸,当妈妈与老师在沟通交流时,云云过来打断了交谈,并且通过“看电视”这件事情,让妈妈的注意力从与老师的交谈转移到他身上。当妈妈拒绝了云云的想法时,云云所表现出的状态是哭闹、不听家长劝慰。在老师安慰云云时,他用语言进行反击,表现出抗拒之意,对老师产生敌意性攻击。
案例二:云云来到幼儿园,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看绘本,听故事,云云在后面自己一个人玩耍。看到老师在给小朋友们奖励五角星,便跑了过来,“我也要五角星。”老师说:“故事听得认真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你刚才没有听故事,所以不能得到五角星。”云云便开始抢老师手里的星星,抢到后表示:“我自己抢到啦!”
分析:云云在来到幼儿园后便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也没有参与。但是在看到老师发五角星的时候,云云便凑了过来也想要。当老师拒绝时,云云表现出来的是工具性攻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五角星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
经过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上述案例中,云云表现出了一定的攻击性行为,通过对事件的观察、记录,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对云云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
1.儿童自身的原因
(1)年龄认知的限制
幼儿年龄较小,儿童期的幼儿正处于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们开始慢慢适应和同伴交往,但是同时又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面对问题时通常只考虑自己,很难顾及到他人的感受。
(2)安全感的缺失
在家访的时候,云云在妈妈和老师交流的时候通过“要看电视”这个理由打断成人之间的交谈。在进入班级后也表现出哭闹不安、踢打老师、想要寻找妈妈等行为。纠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安全感的缺失。
(3)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里同龄伙伴较多,云云在进入幼儿园前,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在进入幼儿园后,需要慢慢学习如何去与同伴交往。
2.家庭的影响
(1)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技巧对于幼儿攻击性倾向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云云在家时主要由父母抚养,因此对于妈妈的依赖感较强,云云的妈妈表示当有时实在无法控制云云的行为时会打孩子。
(2)家庭的系统环境
家庭的情感氛围也会对幼儿行为产生影响。卡明斯曾经进行了一项实验,当一组两岁大的婴儿在一起玩耍,然后让他们看两组成人的交往录像:一组成人愤怒相向;另一组成人则温情相待。发现观看成人的冲突会使儿童情绪烦乱而增加他们的攻击性倾向。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针对云云的系列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1.正确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养方式。“武断——专治”“冷漠——放纵”都是不可取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增加爸爸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家中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调整其行为:
(1)暂时隔离法
当幼儿的攻击行为发生时,马上将他从强化型的情境中移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进行暂时隔离。通过应用暂时隔离,可以防止孩子在不良行为之后得到关注或是其他的奖励。等待他冷静后,慢慢和他讲述为何不能这样做,使其明白其中原因。
(2)认知训练法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故事或听录像,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潜在的冲突,让幼儿自行来分析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锻炼他的认知能力,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慢慢用非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可以引导幼儿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通过移情训练来提高幼儿对于他人情绪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
(4)代币法
通过记录幼儿一天的活动,如果一天都没有发生攻击性行为,并且有亲社会行为便可以得到一个贴纸,每次可以固定一段时间,当集满一定的贴纸后便可以满足自己的一个心愿。在实施代币法时可以定一个期限[2]。
相信通过家园良好的沟通合作,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给予家长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其攻击性行为,从而促进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参考文献】
[1]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出版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9-353
[2]蔡红梅,马文香.幼儿入园适应中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刊,20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