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习惯,大成就”——浅谈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郑巧爱
[导读] 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郑巧爱
        福建省宁德市第六中心小学352100
        摘要: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关键。
        关键字:教育  培养  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许多事实证明,凡是在学习上卓有成就的学生与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抓起。一位学生跑来对我得意说:“老师,其实我不是不会,我是粗心对不对?我爸说的。”不少家长和学生都以粗心大意、不认真作为学业不好的正当理由,殊不知认真细心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的养成。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孩子书写潦草,字迹很难辨识;错别字、漏掉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有些孩子做作业不善于思考、爱抄袭,计算粗心大意、做完不检查等等。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有效预习是听好课的前奏——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凡事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课的效率,有利于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平时要教会学生利用教材目录、提示、思考与练习、单元小结、复习等内容来预习,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一要明确具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要做什么,做哪些?二要适当,根据年级的高低,学科的性质,学生的水平而定。要求过高过多则无法完成,要求太低太少,则难以引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倾听是听好课的关键——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听课,教师可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上来判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听讲时一定要看着讲课人,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的眼没有看老师,就稍停一下用教室的寂静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暗示他注意听课;或者提一问题让他立即回答。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不仅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还要求他们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学生还没说完,旁边的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大喊:“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名了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不听别人的发言了。当老师提问题时,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准备回答问题,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要认真地听,分析他回答得是否正确,为什么,同时对这个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给以必要的补充。而不是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没事可干。有时可让某学生回答一半,另外同学回答剩下的一半,以检查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而且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备课要严肃认真,讲课要生动有趣,条理分明,并且要充分使用教具,每节课中都应让学生有丰富的可听可看的内容。                         
        三、疑问是探索的动力——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大胆质疑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记》有云:“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敢于质疑,才能提出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是培养学生问题习惯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做到:首先,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要赞扬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于好提出问题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应嘲笑、讽刺、挖苦,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其次,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在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基础上,必须给学生创设观察的场所和思考的余地,让他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次,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问。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好奇心外,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然,创设情景必须做到科学、适度,要有难度,但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发生混乱;要注意情景设置的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要少而精,即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四、脑子越动越好用——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勤于动脑,积极思考,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所以,要引导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思,做作业时边做边思,读书时边读边思,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做,第一,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以思促学。第二,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第三,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以思达悟,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当利用一切时机,要求、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质疑。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在观察中思考。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内化为知识和能力。2.在操作中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手、眼、脑并用探索知识,在操作的过程中施以适时恰当的引导、启发。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替代该由学生做的事。  
        五、好字作用大——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治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在数学学科,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1、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2、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3、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4、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5、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力度。持之以恒,好习惯定能造就大成就!
        
        参考文献:林煌利: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苑教育》2015
                  夏传梅: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小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