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畜禽养殖专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申燕青
[导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农学类中职学校的畜牧养殖课程是专业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申燕青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省 安阳县 455112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农学类中职学校的畜牧养殖课程是专业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教学为实践服务,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开展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很有必要。不断创新“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根除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陋习,深入研究教学实践需求,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成果,才能把实践引入课堂,真正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畜禽养殖;课程开发;理论;实践
引言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农业职业院校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畜牧兽医类的中职教育在参与和助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储备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一、传统中职畜禽养殖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缺陷
        (一)教学安排不协调,理论课多,实践课少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从传统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安排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没有畜禽养殖实践教学,同时,大多数学校没有养殖场或者教学基地,教学实践课几乎不存在。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中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普遍缺乏实训经验,对于生产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应对能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此,实训基地对教学设备、环境条件、指导教师的要求都很高。中职院校要求指导教师是既要懂理论还要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要求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训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在实训基地建立之初,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就面临着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组成也相对单调,大部分由中职院校的教师担任。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人员相对不足,这也限制了实训基地的发展水平。
        (三)教学方法、方式讲多做少,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养殖畜禽必须从种苗的哺育,到成年畜禽的饲喂,有全过程的了解,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对理论知识有需求,过多地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不接触畜禽,那就跟背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一样,枯燥无味,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学了一些知识点,学生也不知道在哪里运用,等毕业到了实践当中,要用到知识时,还需从头学起,所以当前简单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较低。
二、中职教学开发“理论+实践”专业课程的具体做法
        (一)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合理引进人才
        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在中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训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针对实训基地建设之初师资相对薄弱的问题,我院一方面,加大了教师引进力度,在符合学校规定的人才引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政策,畜牧兽医专业近3年内新增5位专业教师,极大地弥补了教师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下企业锻炼。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3年来80%的45岁以下专业教师都分批下企业锻炼半年以上。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科研、新技术应用、专业实践的能力。

最后,从企业聘请行业精英和优秀技术工人加入实训基地的日常实践教学工作,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训案例的分析,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最贴合实践的操作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校企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模式
        按照畜牧兽医专业(宠物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校内、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轮换学习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第5学期到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学习,第6学期由企业方统一安排实习实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准学徒—学徒”的身份转换。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此外,为了保证基础学习的效果,在校学习期间,企业方一线教师会进行特色课程的授课。第5学期,学生会到企业方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特色课程的系统学习,保证与真实岗位的无缝对接。第6学期,通过考核和企业学生双选的原则,学生完成学徒的顶岗实习环节,期间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考核。
        (三)对社会的服务能力进行升级
        畜牧业能否顺利发展,对其实际有重大的意义。主要是连接肉、蛋、奶等等人们经常用到的农产品,和实际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目前来看,企业主要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盈利性为主,大多数状态下会对教育的发展与实际利益产生影响。中职院校没有较好的社会服务能力,部分校企合作有名无实,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同就是形式主义,无法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无法使学校在市场中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学校和企业都要提高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让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施场所,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中职院校必须广开门路,通过合理途径加大对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加强对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增加必要的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性、保证实验耗材的及时供应等,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及实践基地的有效利用。我院畜牧兽医专业依据畜牧产业链核心工作岗位技术技能需求以及行业企业人才标准,联合企业在校内建设畜禽健康模拟养殖“校中场”实训基地。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科技研发和企业真实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建设畜禽养殖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虚拟仿真情境教授学生生产技术技能,弥补教学条件的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外与区域内畜牧兽医产业的龙头企业松桃德康集团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及产业学院,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员工培训、师资培养、教材开发、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实现产、教、研紧密结合,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结束语
        总之,中职畜禽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模式的改革,适应办学规律和市场需要,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上的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等,从社会层次来看,都是综合性职业教育教学的不同分支,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强强联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更好地巩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因此,中职学校要对“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去伪存真,发扬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明春,张培强,王建.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信息化教学改革[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4):42-43.
[2]陈剑.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驻场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畜禽业,2019,30(11):70.
[3]王晓平,向晓寒.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业研究——“狗不理猫”项目[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1):24-25.
[4]陆均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11):45-46.
[5]李希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0):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