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英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在中职地理教学中,主要是从教学理念,教材和方法等方面渗透环境教育,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醒学生重视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文章从中职地理课堂的现状出发,将对环境渗透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从概念和观念的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然后将其付诸实践。
关键词:中职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概念
前言:地理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培养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更专业快速地掌握良好的地理环境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环境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尊重自然规律,采取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地理环境,培养学生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鼓励学生对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中职地理课堂的现状
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模式里,老师就会忽略了对学生地理知识结构普及实践训练的加强工作,过多重视形式化教育,对推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提升有着重大限制作用。中职地理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考察而来的,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合理化问题,教学需要计划问题的内容是否符合本节课的安排,才能对学生学习到环境知识起到帮助。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就得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二、环境教育渗透对中职地理教学的影响
环境教育渗透使中职地理教学领域更加广泛,学生认识的地理知识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环境问题与自然息息相关,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自觉保护环境。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环保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理论,从而可以从一点点上减轻环境问题的危害。在地理学研究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地了解,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使学生能够创造新的事物。环境教育在职业中职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保护自然作出贡献。中职地理老师要采用多种环境教学方法,才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宽视野,使学生真正了解地理环境。总之,中职地理老师在教室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看到教室里地球的负担,让学生认识到更全面的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并利用环境污染来刺激让学生心中充满正能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决心保护环境。
三、地理环境教育下中职地理课堂的对策
⒈环境教育观念的渗透
在职业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观念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在学习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人类环境是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由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它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关,促使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因此,人类应该具有保护环境和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意识,以便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在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很多环境、资源污染的问题,并且趋势越发严峻起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正确及时的认识,这可以减轻长期遭受人类侵害的地球某些负担,是为自然环境的保护作出了微薄的力量。
⒉环境教育资料的渗透
中职地理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内容都来自固定的参考资料集,可传递给学生的环境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地理教师应多参考一些课外的与人文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材料,以更好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材中,供学生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打印出有关人文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材料,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楚地听取老师关于人类和环境发展的讲座,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生产环境的真实情况。大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应对环境污染。通过学生对人文和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将对当今社会的严重环境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亲自去大自然中实践所学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实践能力。
⒊在环境教学基础上,设立多元教学方式
地理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得拓展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操作,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的最新资讯都能从网络上了解到,就比如地理环境的知识点,将地理知识通过新课改的教案方法推进,优化地理枯燥性概念问题,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清晰地学习地理环境知识,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成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对区域地理环境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后,使学生感到环境保护的迫在眉睫。教师通过多元教学方法渗透环境教育,能够及时反馈课程教学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减少环境资源的紧缺性。
⒋在环境教育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目前,因材施教的中职地理教学理念的痕迹依旧很重,过度重视学生理论的照搬模式,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并未有太大的价值所在。从根本上要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就要养成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通过的互动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比如:在学习地理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去了解,分析西北形成荒漠化的地形特点,设计不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多元生动化,养成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有所提升。
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性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教学关系,地理教师应重视"环境学习"。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活动性,地理老师如果重视实地环境调查,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寻求环境的解决方案,就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护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强烈感情。当前的环境教育理论认为,除了向学生讲授环境知识外,环境教育还应通过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探索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有亲身经历,体验各种环境问题,并开发和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⒍结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培养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不仅要学生体验环境,检查环境,还要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教育。我国目前有十多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行政法规,中国也加入并签署了许多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此外,在各个地区还存在有关环境保护和卫生的地方法律,公约和法规。将相关的法律内容适当地穿插到每一章中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对环保责任与使命。中学环境教育理念与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取向相吻合。中学生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培养中学生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的效果可以作为评价中职地理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
总结
简而言之,当今社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地理问题,环境保护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正确地指导学生,拓宽教材和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并尽最大的努力减轻地球母亲的负担,是地球环境恢复活力,人们可以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陈艳霞.中职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2]于向阳.中职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