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颖
广东科技学院 523000
摘要: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应用型高校的培养模式也从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性人才。结合我国“十四五”的战略规划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从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基于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改革的一致性;破除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壁垒,建立双赢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提升人才质量。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协同育人模式;教学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培养人才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培养需求下,协同育人理念成为了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指导理论。在之前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更多倾向于理论化,具有针对性及应用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要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的就更少。协同育人的理念是教育部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校和企业,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合作确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的产学合作项目,运用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能够充分地将高校与企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接受专业教育培养,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实践专业技术,从中得到全方位的职业化培养。本文将着重介绍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协同育人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协同育人下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守传统教学理念,不利于培养创新型高校人才
反观现在高校的教学理论仍然可以发现,还有许多高校在新时代的教学创新浪潮中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只重视形式化的内容,忽略了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的初心。例如,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仍然严抓学校教学纪律而忽略教学课堂的效果,对学生也是严抓狠抓,但忽视了独立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考核中也是以应试化的考核形式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评判模式,没有运用创新和多元化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所述种种既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也不复合“十四五”政策对高校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在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能够把最新的技术政策引进高校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能够运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结合到现实情况,许多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我国税法政策、会计政策经常有更新变更,最直接的类似我国增值税税率已变更为13%,但是很多教材因为更新印刷等原因,出版使用的教材还是中对增值税税率介绍还是17%。这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学的内容与最新的政策、研究成果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老师在课堂讲授时的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的最新政策技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也需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行辨别,容易造成知识点混乱。
3、学生自身竞争力不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差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听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习中依赖性较强,学生主动参与创新项目的动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错误地认为学生在学习阶段只需要把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透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能够掌握,但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感到手足无措。这对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会产生不利影响,无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跟不上职业实践发展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丧失竞争力。
4、校企合作参与度不高,合作流于形式
从应用型专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实操课,并且也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但是大多数的实操课程所使用的案例资料与真正的岗位工作有差异,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周期也相对较短,企业可能出于实习时间的考虑,不会安排比较复杂的工作给学生,学生无法接触到比较核心的工作内容。所以很多的校企合作只是体现在高校与企业之前签订一份校企合作协议,双方真正深层次的合作内容较少,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协同育人目标。
二、协同育人模式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1、更新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帮助高校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协同育人道路,能够建立与本校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培养优质人才,输送高质量的高校学生进入社会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适应“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生。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
针对高校专业教学内容无法及时同步到最新政策技术的情况,在推行协同育人的模式下,高校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利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脱产进行学习,深入企业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结合教师在企业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到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或培训,帮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创新、理念等。另外,校企双方也可以开设订单班,并结合行业需求定制课程,共同编写教材使用,设置实操课程,运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课程时间,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校企合作具有针对性。
3、建立双导师联合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创设实践平台
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高校也应该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之间的合作内容,转变合作方式,变形式化合作为深层次合作。在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之前,校企双方应该沟通好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帮学生建立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逐步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力,完成规划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结合前面所述,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完善在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创新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优化高校教学教育模式,推动高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各方面提高高校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于金翠,房洪杰,乔仁洁.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0):50-51.
[2]廖志良,张建会,蔡千意,杨佩瑜.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与人新模式研究[J]. 求贤,2021(0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