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曾佳艳
[导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在课文后推荐相关阅读篇目,采用“1+X”的方式,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曾佳艳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课外阅读,在课文后推荐相关阅读篇目,采用“1+X”的方式,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本文拟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为例,从确立议题,搭建支架,学习阅读“1”的质,拓展阅读“X”的量三个方面出发,对课后“1+X”阅读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后“1+X”阅读;教学研究;《回忆我的母亲》
引言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根据“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课后“积累拓展”板块采用“1+X”的方式,在一篇课文(“1”)后推荐若干文章或书籍(“X”),建构阅读任务,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课后“1+X”的教学方式旨在阅读教学产生厚积薄发的作用,然而,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理解不到位、教学课时紧张、缺乏有效的评价检测机制使得“X”形同虚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推荐阅读篇目“X”,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议题,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确立议题,搭建支架
        课后“1+X”阅读教学的起点是确定议题,只有议题拟定了,其他文本的组织就有了着力点,这非常考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与提炼水平,确定整堂课程的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和《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编写意图”。《回忆我的母亲》属统编教材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读课文,该单元“单元导读”提示的学习重点包括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第二,根据课文“1”具体的文本体式和“预习提示”确定议题。《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具体的事例展示母亲的品格,平实的叙述中却饱含着深情,这种语言风格是教学重点。第三,找出“X”的文本体式和具体内容找出与课文“1”的联结点。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课文后的“思考探究”有助于教师把握“1+X”拓展阅读的方向。“1”与“X”的关系是多维的,同体裁、同作者、同主题、整本书和有关联的图文都可以成为联结点,教师应该将小联结点串联起来,搭建学习支架。“思考探究”部分推荐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进行对比阅读,这三篇文章都属于回忆性散文,写作对象都是“我”的母亲,都是母亲与世长辞之后,“我”追忆母亲生平事例,抒发丧母之痛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尽管三篇文章都许多相同点,但在细微之处又有许多不同,“思考探究”部分重点提及到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属于一种典型的阅读技能,对于提升阅读素养非常重要。于是本课的议题可以设计为“学习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和感受风格多样的语言”,在课堂开始之前,将搭建好的阅读支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形成图式,对分散的文本进行集中学习。笔者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拟出一张表格,预设在课堂侧重从五个维度讲解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带领学生填写第一列空格,然后学生自主阅读另外两篇课文,补充后两列空格,在教师不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表格。

二、学习阅读“1”的质
        “1”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起示范作用,“1”是典型课文,它的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根本,从学习一篇文章到研读一类文章,从单篇教学到专题教学,从教材延伸到课外,力求使得学生深度理解作家作品,教师应侧重方法的授予,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读透“1”的结构与内容,才能将阅读策略应用于自主阅读中。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其结构特征,通过梳理整合使阅读由“一篇”贯通“一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提升阅读品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课文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教读这篇课文时,对于一些细节要反复揣摩,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做一些批注,甚至可以仿写教材中“阅读提示”,写一段赏析文字。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有比较浓厚的人文内涵,教师要提供时代背景进行助读。
        朱德的母亲虽然只是旧社会的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她却是一位有远见、顾大体的贤母。朱德的母亲先后生育了十三个孩子,贫苦的家庭实在无法抚养如此众多的孩子,所以最后养活的小孩只有八个,她一面需要忙碌着繁杂劳苦的农活,一面需要用言行来教导子女。虽然贫寒的生活,过多的生养,繁重的劳动,使这位母亲过早地衰老和憔悴,但是她的吃苦耐劳和深明大义给朱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家境贫苦,但母亲还是选择送朱德入学,母亲坚定不移地鼓励儿子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母亲的反抗意识启发儿子追求光明,朱德为了消灭那使千百万母亲们被损害的社会痼疾,三十余年不曾回家,母亲虽然挂念儿子,却也深刻懂得自古忠孝难两全,终究把这份挂念埋在心底,直至去世。全文都是简单朴素的口语,没有过多的辞藻修饰,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全文抓住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宽厚的形象,质朴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对母亲深沉的怀念。

三、拓展阅读“X”的量
        课后“1+X”的教学方式旨在用“量”的投入带动“质”的提升,“+”强调多文本内在的联系,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之后,对“1”与“X”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提炼。从学习“1”到自主阅读“X”,应用从课文“1”中汲取到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阅读图式,掌握阅读方法,然后自主阅读“X”,把阅读课文“1”的方法策略迁移运用到“X”的阅读中,积淀语文素养,最终实现能够自主阅读同一类文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减少干预,因为 “X”是需要学生自由阅读的,它没有承担应试任务。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比如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名家评析、阅读方法等,帮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策略,阅读欣赏推荐篇目,紧扣拟定的议题进行比较阅读。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不同,阅读感受和理解方式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在讨论交流阅读的心得时有思想碰撞在所难免,教师就要申明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参考其他同学的理解角度,完善自己的理解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资料和讨论成果,完成表格。
        老舍写的《我的母亲》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母亲的一生,虽然时间跨度比较长,但选取的事例比较典型,全篇详略得当,着重描写母亲对“我”的启蒙,母亲虽然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但她的性格却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工作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人世。老舍过了好几个月才得知噩耗,怀着无限敬爱和的愧疚之情,追忆平凡而伟岸的母亲,抒发对母亲永世不忘的深情。
        邹韬奋写的《我的母亲》用记忆中最典型的几个事例来塑造温柔善良、具有奉献精神的母亲形象,母亲却在二十九岁就与世长辞!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母亲不幸命运的痛惜,邹韬奋写作本文时已经四十一岁,虽然母亲离开人世时他才十三岁,但母亲的才具却一直影响着他,邹韬奋在国家危难之际,组织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之后又创办《生活日报》,冲在救亡运动的前锋,成为宣传抗日战争的“斗士”,这又何尝不是奋力反抗那个摧残像母亲这样的劳动妇女的封建社会,平实的语言里不仅饱含着对母亲的敬仰,还蕴含着对旧社会的愤慨。
        下表是《回忆我的母亲》课后“1+X”阅读提炼归纳完成的成果。

结语
        课后“1+X”阅读将语文阅读课堂从传统封闭的单篇教学引向了开放灵活的多文本教学,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提升,教读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后阅读,用课后阅读反哺课内阅读,学生的阅读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课后阅读是一门终生的课程,教师要发挥“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在极其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兼顾课文学习和课后拓展篇目阅读,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充分运用“1+X”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助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于国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J]. 语文学习,2017(11).
[2]孔令凯,卢莉芹 . 做好“1+X”这道题[J].语文教学通讯 B 刊,2019(1).
[3]刘长猛.谆谆教导 眷眷深情——《回忆我的母亲》与《我的母亲》比较评析[J].文学教育,2012(12)..
[4]赵玉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1+X”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 B 刊,20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