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竹
成都外国语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对分课堂(PAD class: 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有机的分为三部分,同时满足了教师主讲、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三种课堂学习方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班学生,其中一班为实验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二班为对照班运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能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合理调整现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1引言
英语的普及是新时代的见证,也是国际化进程的产物,英语是合格的社会青年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在我国,英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且逐渐成为第二语种,已逐步地渗透到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去,英语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如何有目的性地使教学手段充满趣味性并且有效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不仅完成学业考试的目标,更能锻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技巧的能力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试图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并开始试用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高中阶段教学实情和所教授班级的具体学情等加以探索,力求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优化的英语探索环境,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落实新课改提倡的合作、竞争、探究和自主性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加强学生英语阅读的自主探究意识。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实验研究,旨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两个班级人数都为40 人,两个班的平均分相近,学生阅读水平和上课活跃度都基本接近,上课选用的课本及材料均一致,且均由同一老师任教,两个班级的英语阅读成绩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符合实验研究的条件。本实验将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用到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首先运用前测试卷的成绩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个平行班的成绩,测试两个班级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否在同一水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中,使用对分课堂模式上课的为实验班,使用传统阅读PWP模式上课的为对照班。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班组织阅读测试,即实验后测,时间、题型、方式均与前测一致,后测的目的在于与前测对比,分析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因此将实验数据从这两方面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旨在从多方面证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实验中具体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不仅能真实的反映教学中的客观问题,更能够增加教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问卷调查法 本次实验运用不记名的调查问卷来调查运用对分课堂前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问题。问卷包括15道单项选择题,运用五点量表法进行统计,选项分别设置为1=完全赞同,2=比较赞同,3=一般,4=不太赞同,5=不赞同。根据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从个体获得阅读兴趣的三个阶段出发,分别在在实验前后向实验班发放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前期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现状,后期问卷目的是与前期对比,分析对分课堂模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目的在于验证对分课堂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
(3)访谈法 测验和调查问卷结果为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托,但访谈法可以使实验分析更加人性化,也弥补了硬性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的缺憾。研究结合学生人数、阅读水平、具体学情等方面,将学生成绩分为三段,利用分层抽样选取不同学习层次的三名学生进行访谈,倾听学生心声并试图分析能够影响对分课堂模式有效性的相关因素,为对分课堂的后续应用后提供有效建议。
3实验前后结果与分析
3.1 对照班前后成绩对比分析
(1)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再次对比实验班前后测成绩,以检验经过一学期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阅读成绩的变化情况,与前面结论共同验证研究问题,更好地分析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效果。对照班前后测的平均成绩分别为22.25和 23.05,两者相差0.8分。P(Sig.值)= 0.084,大于0.05,说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此外,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为-1.714,上限为0.114,其间包含0,说明使用传统 PWP 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变化不大。
这也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传统模式下学生更加注重听,进而忽视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繁琐的语法讲解使学生吸收缓慢,阅读策略的讲解与练习被忽视,加之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容易分散精力,这表明急需一种更加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进。
(2)各题型成绩对比分析
经过一学习期的学习后,对照班各个题型的成绩均有小幅度提升,但通过配对样本t 检验得出,各题型 P(Sig.值)分别为 0.781,0.762,0.855,0.520,均大于0.05,且置信区间均包含0,说明使用传统 PWP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各题型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急需教师做出改变。
3.2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1)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班阅读前测成绩的均值为22.20,阅读后测成绩的均值为 25.95,后测均值高于前测3.75,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此外,检验的显著性Sig值为 0.00<0.05,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是-4.462 至-3.038,不包含0,这都说明实验班前测和后测的阅读成绩变化极为显著。
实验班运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学后,成绩有很大提高,这得益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的进步性改变,讲授、内化和讨论的环节改善了课堂中教师主讲的弊端,缓解了教师整堂课讲授的教学负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和竞争精神都得到的有效发挥,不再以知识为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展了批判思维,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这一实验结果也有力地证明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有重要作用。
(2)各题型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班在不同阅读题型的成绩方面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细节理解题型和逻辑推理题型的Sig 值分别为0.043和0.003,均小于0.05,且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说明两种题型的成绩提高很大变化显著。但主旨大意题型和词句义题型前后测的Sig值分别为0.197 和0.279,均大于 0.05,且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两种题型成绩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单词掌握有待提高。
综合各题型成绩数据的多次对比可以得出,经过一学期的对分课堂模式应用后实验班在不同方面成绩的提高较对照班而言更加明显,但从细节看来,学生的主旨大意题型和词句义猜测题型进步不明显,未达到实验预期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阅读技巧、阅读策略的传授和重难点知识的点拨,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单词的记忆掌握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4总结
本研究通过实践教学研究表明: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能够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合理调整现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玲玲. 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 英语广场, 2019(05): 119-120.
[2]陈双双, 詹蓓. 对分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外语教育, 2019, 21(01): 72-76+110.
[3]杜紫妍. “对分课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1):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