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辉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福建省南平市 353000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从评价方法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运用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评价方法 学生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对学生品德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品格的完善。从评价方法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合理运用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认真观察,给予口头评价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观察法适用于评价不易被量化的学生行为表现。如儿童的行为、情绪情感、态度、习惯与性格等。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运用观察法评价学生的各种表现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一种快捷、方便、灵活、及时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单一,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表扬和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志和学习自觉性,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洗手七步法”之后,设计了“看看比比,谁会洗手?”的环节,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实践“七步洗手法”,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口头评价。“你真细心,观察到同伴洗手的步骤。”“你很认真,注意到手是否洁净!”“你漏了一个地方没有观察到哦!”等等。正是老师的认真观察并及时评价,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认真地去观察,去感受整洁。
当然,教师在平常多用一些激励式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持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这些激励式的评价指向要明确,不能用模糊字眼来解决,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同时,评价要因人、因事而宜,教师在评价的语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问卷,了解学生现状
问卷是教学中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采用问卷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大面积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或现象能比较真实地获得反馈信息。同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很直观地反应出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从而引起我们的关注。问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设计教案,能及时为学生解惑,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发表意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网络新世界》这一课时,课前,她先向学生发放“互联网生活小调查”的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情况。备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接触互联网的实际情况,进行班本化教学。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活,结合已有的接触互联网生活经验,体会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各种便捷,以及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样,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们以时间为轴,调查父母一天都在做些什么。正是课前的小调查,让学生们对父母的一天的工作生活情况得以了解,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教学时,学生们对于“爸爸妈妈多辛苦”这一话题,都能真实表达,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理解父母的辛劳,体谅父母的不易,自然激发孝顺父母的情感。
三、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作业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设置,每节课都有一个活动主题贯穿始终。而课堂教学并不是终点,而是要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因此,在每节课都有一份结合课堂活动主题的命题作业,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动手能力。命题作业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同时,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如: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们都当一回“小导游”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学生没有介绍。因此,笔者就布置这样一道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家乡(可以是图画、歌曲、照片等)。同时,笔者还设计了一张 “评价表”, 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自评、同伴评、家长评”,用涂“★”评价的方式,在民主参与、协商、学习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简单易行,且有效。
当然,道德与法治学科还是一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课程。作业的完成,还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学生的作业评价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而且也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同时,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教学完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后,学生们学习了多种整理的方法,为了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笔者就布置“21天养成整理好习惯打卡活动”这项作业,学生在家是否养成这一好习惯,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都成为评价的主体,才能让教学延伸至生活,进而指导学生们的生活行为。
四、成长资料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成长资料袋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资料袋汇集了学生整个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呈现出学生的努力与成就,是评价学生学习最好的依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足迹。成长资料袋呈现的方式多样,如文字材料、手稿、照片、图画、剪报、证书等。如: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美丽的冬天》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如口头描述、实物展示、记录表或图画的介绍、照片等)交流“冬天美丽在哪里”。课后,笔者就让学生将这些资料存放在个人的成长资料袋。同时,每一次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作业中的丰硕成果,笔者都建议学生装进成长资料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成长资料袋评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到自我增长点,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方式。这样,也让教师从过去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既关心学生学习,又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上来,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同时,也有助于家长关注子女各方面的深层发展,而不是单纯着眼于学生的成绩,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素质和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精明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评价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
本文是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019年度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教法创新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GZS1910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