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融化孩子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陈健玲
[导读]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陈健玲
        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
        [摘  要]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师德的魅力所在,没有师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新时代的教师要爱教育,爱学生,还要爱学生的原生家庭,要引导家长更好地做好家校合作,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键词]师爱;真教育;心灵
        古人云:“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树德、立人,从孔庙大成殿里合手而立的孔夫子到现代教学的师长们,“师德”永远值得用一生去思考、去践行。
        何谓“师德”?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一名好的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更没有教育。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师德首先便是“爱”,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渴望求知,有着七彩梦想的孩子们,他们就像一颗颗幼苗,唯有用爱去灌溉,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唯有用爱去呵护,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
        一、爱教育
        爱教育是教育情感与教育理性统一的爱,是母爱与师爱融合的爱。在教育中教师体验到的除当教师的酸甜苦辣外,更多的是当教师的幸福,幸福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教育的爱是对学生的爱,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但超越了单纯的“母爱”或“亲情之爱”,是融入了教育理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成长中的社会建设者的爱,但超越了单纯的“师爱”,是融入了视学生如同自己子女的“亲情之爱”。
        教师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学生的退步而急躁,因学生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会感到疲倦、烦恼,但这时教师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要在孩子心里写下一本最美书。
        倾城教育,同心筑梦,不负韶华。2019年6月28日,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黄校长带着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广东对西藏林芝的倾心厚爱,带着同事、家人的不舍和叮嘱,来到林芝市第一中学开启为期三年的校长兼任党支部副书记的工作。横跨三千里的教育援藏,不仅仅是距离上的考量,更是海拔上的考验。刚到林芝第一中学,高原反应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经常感冒、严重失眠胸闷气短……但是她努力克服高原自然条件带来的各种不适,快速调整新的身份,使应新的角色,以饱满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这就是教育人对教育的热爱、坚守和执着。因为援藏的教师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目标,使现代教育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结出硕果,在孩子们的心理埋下梦想的种子,让雪域雄鹰展翅飞翔。黄校长认为自己参加教育援藏工作,是自己选择将教育情怀和西藏情愫的完满结合。
        其实,爱教育也是对自己教育事业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全心全意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好,忠诚于为社会培养人的神圣事业,为做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光荣和幸福。
        二、爱学生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
        平时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教师们肯用心,为学生着想,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学生小豪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捣蛋鬼,课堂上总是以各种语言,各种表情引得同学哄堂大笑。甚至把一位任课老师的裤子剪烂了。笔者了解到情况后,认为这个孩子是缺乏关爱,平时大家都认为小豪是学习和思想都有问题的学生,很少表扬他,肯定他,因此,他要以这样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

好老师的眼神是慈爱的、友善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留意小豪的表现,只要小豪专心听课,老师一定会用赞许的眼神望着他,当小豪看到老师后,手中的玩具会马上放下,用更专注的眼神盯着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老师会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豪,使小豪体会到受表扬的快乐。慢慢地,孩子开始喜欢上语文课了,“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就这样慢慢地有所转变了,课堂上不再捣蛋了,作业也认真了。心与心的融合具有强大的力量,老师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可能激发学生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爱一旦走入青少年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使他们的心灵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而且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师爱能滋润每一个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爱“家庭”
        这里所讲的“家”是学生原生家庭的状态。陶行知认为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笔者认为在复兴路上的中国,爱学生还应该爱学生的原生家庭现在的状态,帮助家长共同走到教育的正确方向上来。
        作为一名教师,应用大爱去接受孩子的原生家庭,接受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并用爱去引导孩子的成长。曾有一位老师,她的家长告诉她,“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整天玩游戏,如果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孩子就会大吵大闹。” “以前我对孩子都是放养的,现在孩子长大了,不听家长的话,老师,我们该怎么办?”
        家庭就是港湾,是情感的归宿,是每个人最坚强的后盾。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教育着孩子。父母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处处相连。
        因此,教师要尽力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的困惑,要经常向家长推荐国内外家庭教育理论前沿文章和实操指引,与广大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如:刘素云老师的《拿什么感谢你,我的孩子》这样的文章,可以通过故事告诉家长们:父母得言传身教,言行一致,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老师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到: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爱是细雨,能滋润孩子们干涸的心田;爱是阳光,能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爱是明灯,能照亮孩子们前途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教师们以爱育人铸师魂!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教育思想文库》[J].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
        [2] 储朝晖.中国现代化的酵母——读《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J].生活教育,2010(8).
        [3]广州市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家庭教育名家课程[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