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中的高阶思维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张成钢
[导读] 变式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有效方式.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高阶能力的核心.

        张成钢
        上海市北虹初级中学
        变式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有效方式.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高阶思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变式中进行高阶思维的培养?在设计时,又有哪些注意点?笔者将通过下面的案例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案例的学习内容是来自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15章《15.1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课.
学习的重点:理解象限的概念,掌握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坐标的特征与直线表示方法的,并能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坐标的特征及直线的表示.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其说明
例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5,3)、B(0,3)、C(0,-1)、D(5,-1),根据坐标描出各点,并把这些按点A-B-C-D-A顺次联结起来,再观察所得图形的形状.
                                        
变式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矩形各顶点A、B、C、D的坐标;
(2)点A、B、C、D是否是象限内的点,若是,指出具体所在象限;
(3)表示AB、BC所在的直线
【设计意图】
        课本中的例题,是对“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进行实际应用.而笔者在变式1的第一小问设计了学生巩固“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这一旧知的环节.该旧知与“由坐标画点”相辅相成,既进一步巩固了此知识点,又为后续的变式的完成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
        第二小问的设计,是对象限概念这一知识点的深究,对象限内一些特殊点进行辨析.在概念教学中,对概念的“咬文嚼字”的深入“咀嚼”,有助于发现概念的关键与易混点,同时,对于这些关键与易混点进行实例辨析,从而引发学生在高阶层次进行思考,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此处,通过坐标轴上的点的辨析,再次明确了“x轴和y轴不属于任何象限”这一象限概念中的易混点.
        第三小问是对“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坐标的特征及直线的表示”的初步巩固与反馈,有助于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对该学习难点的掌握情况,其中,直线AB的表示,更是对坐标轴的表示进行的检验,这是笔者预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在.此外,这样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从而在思想上,对真正理解该知识点的必要性引起重视.
变式2:
移动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原点与M点重合,完成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笔者认为,对于某些知识点,特别是学习难点,将其分解,与其它相关基础知识一同综合应用,能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途径.这里,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变化坐标系位置,使得第一、二小问,能够深入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巩固,而这些同时也为第三小问,解决学习难点“真正理解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点坐标的特征及直线的表示”服务的.在突破此难点时,学生需要重新确定新的坐标系,回顾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表示方法,挖掘明确其重点,找到直线上点的特征,并将其正确表示,从而综合深入地运用知识点与方法,达到突破学习难点的目的.

变式3:
移动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原点与矩形内部或边上的格点重合,完成上述问题.
演示特殊情况:
(1)当原点处于矩形边上(不与其它三个顶点重合)
(2)当原点正巧与矩形其它三个顶点重合
预留悬念:对于当原点处于矩形外部时的情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
【设计意图】
        笔者在两个变式之后,设计了与之相关的课后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变化数据,解决问题,让其真正融会贯通.在这个活动设计时,笔者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坐标轴在变化时,原点只能与矩形内部或边上的格点重合.这使得学生的尝试可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进行.
        
三、反思与总结
        通过案例,笔者认为,变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解决学习难点的目的,而在其中进行高阶思维的培养,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分步变式:基础→辨析→高阶
        变式中,基础知识点是否需要变式?笔者认为需要.基础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工具,是高阶活动的地基.基础知识点、特别是与学习难点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点,是学生通向高阶思想的阶梯,对其的变式,不仅有助于回忆巩固,更能通过知识、方法、技能的对比、同化、归类,达到对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为之后的高层次活动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辨析是通过变式,对特殊数据、关键点、易混点的深入探索.在掌握基础之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辨析,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打磨,清除思维障碍,明确方法的关键,从而打通通向高阶思维活动的道路.
        最后,在之前的基础上,渗透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变式不是操练,而是探索与发现,学生要在活动中得出方法,锻炼能力.如案例中,学生通过例题、变式1,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对注意点进行辨析之后,在变式2中,要将坐标轴变化到正确位置、通过讨论重新确定坐标系位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最后,要总结方法,在课后活动中进一步尝试,独立完成解答.
        从基础→辨析→高阶的变式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完成对学习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二)分解关键、综合应用
        在最重要的高层次活动中,特别要注意难度的变化以及对方式方法的分解,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学习重点或难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些内容分解,由浅入深,并为学生设置多个阶梯.同时,在具体的生活中,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是要通过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达成的.因此,将一个学习重难点,分解出其关键,设置难度层次,利用多种工具性知识,各个击破.同时,将知识综合应用的设计,也更能够让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在本案例中,通过变式将学习难点分解,利用难度的层层变化,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并通过与其联系的各个知识点,将内容分解,综合应用,达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目的.
(三)自主尝试、举一反三
        在数学中,数据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极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在尝试中,他们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数据,而且还有可能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甚至是有新的发现.此外,在尝试中,学生是在不断地巩固知识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将所学进行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这些正是高阶思维中不可或缺的.
        以上,是笔者在如何在变式的应用中,渗透高阶思维的思考与尝试.笔者在实际应用中,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于变式的反馈,如学生对于某一变式的出现的大量错误,在某些相近或关联变式中出现的不同反馈等,是否可以帮助与指导进一步的高阶思维的培养.这将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