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时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6期   作者:陈佳阳
[导读]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作为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率先开始试点,全国逐步推行高考综合改革。
        陈佳阳
        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
        1调查目的、调查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作为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率先开始试点,全国逐步推行高考综合改革[1]。在上海的改革方案中,高考科目从“3+1”变为“3+3”。分值也从原先的150分,改为了每门70分。这直接导致了各校化学学科在高一、高二的课时数均有所减少。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提升化学课时作业的效率,使学生更好的通过作业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与总结变的十分重要。
        近些年,作业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业设计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化学课时作业的设计还缺乏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于化学课时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虹口区高中化学学科课时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揭示化学课时作业设计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作业提出意见与建议。
        在王月芬、张新宇等研究者编写的《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中,基于相关理论,系统的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各个学段作业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讨论。笔者做所的调查,更加聚焦,聚焦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因此,可以发现高中化学学科作业设计方面的现实情况、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事实性的证据。
        2调查对象
        本研究按照上海市虹口区市示范性(3所)、区示范性(5所)、普通高中(3所)的比例,按照60%的比例选取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市示范性2所,区示范性3所,普通高中2所,共7所高中。本研究将依照高中录取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编号,分别为A校至G校。
        选取该7所学校高一、高二每个年级100名左右的学生。总计7所学校共1319人。其中男生649人、女生670人。
        3调查结果和分析
        3.1 作业的多样性
        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为了了解化学课时作业的类型是否多样,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调查。
        通过调查,全部教师都会布置书面作业,超半数教师会布置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则相对较少,均在30%以下。作业布置类型最少的“小论文”,仅有10.53%。说明教师布置的作业还以传统的书面作业加口头作业为主,其他类型的作业布置相对较少。
        由于许多高中进行走班制上课,将学生分为参加等级考的学生和参加合格考的学生。每周课时、授课内容、内容难度等均有不同,故作业也不相同。将学生进行分类,调查作业的多样性,再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两种类型的学生作业多样性相差总体不大。除“书面作业”两种类型的学生均为100%外,其他作业类型合格考学生的数据均高于等级考学生。说明合格考学生的作业类型相对等级考学生丰富。
        3.2 作业的选择性
        为了了解高中化学课时作业是否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将调查问卷中的选项进行赋分。将问题“我做的化学作业和其他同学没有差别”的选项很赞同、比较赞同、一般、比较不赞同和不赞同分别赋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进行统计
        各校的平均值均低于2,表明作业的选择性均不强。且各校平均值最大与最小相差仅为0.27,说明各校之间差异不大。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同一学校内,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对作业选择性的差别也不大。使用spss 17.0对选择性赋分与学校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性为0.051,相关程度很低。说明作业的选择性与学校优劣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教师与学生都认为选做作业最常使用的形式是书面作业。通过访谈得知,其最常用的方法是勾选出部分的题目,将其标记为较简单或较困难的题目,并规定学困生或学优生完成,其余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完成。通过数据可知,“实验作业”与“小论文”也是教师认为常用的选做作业形式,但通过学生访谈发现这两类作业形式学生却不认为是选做作业,其中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3.3 完成作业的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是衡量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或多或少都从完成时间方面进行考量。教师预测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的调查发现,教师设计完成作业的时间与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大致相同。有47.37%的教师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20~40分钟”,有54.89%的学生实际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也在此区间内,均为时间段中最多的。其他时间选项的数据也相差不大。
        男女在完成作业的时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在“20~90分钟”中每一个时间选项的比率均高于男生,而在其他时间选项中,均不如男生。说明女生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相对集中,个体的差异相对较小。而男生则相反,个体差异较大。
        高一学生平均完成作业的时间小于高二学生,大多数的等级考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长于合格考的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其原因可能有以下2点:(1)高二相对高一有应试的压力,作业量会增多;(2)部分同学在高二参加等级考,这部分同学的作业量会增多,难度会增大。
        不同学校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差较大。A校、B校作为市示范性高中,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也最多,占据前两位。F校和G校作为普通高中,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通过对学校优劣与完成作业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完成时间与学校有着在-0.163的负弱相关性,即学校录取分数越高,完成作业的时间越长。显著性仅为.040,说明不同学校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差异明显。
        将学生本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分数进行统计,按照年级排名将学生划为五段。0%代表成绩最好,100%代表成绩最差。从学生成绩的角度,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成绩在“0%~20%”的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最短的。成绩在“80%~100%”的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是最长的。但成绩与完成作业的时间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显著性差异也很小,说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差异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成绩在“80%~100%”的学生的方差最大。说明学困生之间完成作业时间差异十分大,说明部分学困生几乎不在化学作业上花费时间,而部分学生花非常多的时间在完成化学作业上。
4调查结论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到下列研究结论:
        (1)学生是否参加等级考对作业的设计产生影响。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两类学生的作业在选择性、完成时间等指标上均有所不同。合格考学生相比等级考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种的作业形式。等级考学生虽然每周的课时数多,但教学内容多、应试压力大,接触实践性作业的机会较少。与学生交流后发现,两类学生实践性作业的侧重性也有所区别:合格考学生的实践性作业偏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厨房中的化学、化学与生命等;而等级考学生的实践性作业专业性较强,如研究生成乙酸丁酯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影响Cu-Zn原电池中电流的因素等。
        (2)不同层次的学校设计的作业仅在难度上有所差别。
        录取分数越高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强。原以为需要更多样、更具挑战性的作业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后,发现教师通常只通过设计更多、更难的笔头作业等简单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调查中,显示出仅是作业的难度有所差别,而作业的选择性、作业完成的时间等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3)作业的难度与完成时间之间没有联系。
        将作业的难度与作业完成的时间的平均值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学校之间呈负相关,而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则成正相关,且均呈中等程度相关。虽然由于样本容量较少,会造成线性关系不妥当,但仍能体现出两个数据不同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发现学优生完成作业后,会自己给自己布置其他作业,而学困生则发现完成不了作业时,通过抄袭或不写作业等形式完成作业,从而导致了这样的现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