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利娥
[导读] 思维导图的别名又叫做心智图、脑图,是一种十分便利实用的思维工具,它将复杂不易察觉的无形思维过程转变为具体明确的可见图形。
        李利娥
        蕉岭县桂岭学校,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思维导图的别名又叫做心智图、脑图,是一种十分便利实用的思维工具,它将复杂不易察觉的无形思维过程转变为具体明确的可见图形。因此,鉴于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与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了对其的运用,以助力学生将文本“形象化”,使阅读文本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忆,进一步提升阅读有效性。同时,阅读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也能够优化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过程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发散和扩展,并且基于已有知识点可以有效联系其他知识点,进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以及锻炼思维和逻辑能力。相对而言,传统的知识传递和呈现方式多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且方式比较单一、过程些许单调,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也疲于探索。然而思维导图能够切实解决这些困境和问题。具体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一个中心知识点,顺利拓展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和过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学生能够基于教师的引导和自身思考,提升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对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学生在其中进行的阅读学习和理解,整个过程绝非仅仅进行简单的阅读知识输入,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通过阅读在掌握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能够应用到实际当中,诸如写作和表达。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整个过程所需要带给学生,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学习核心在于,阅读学习过程要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内涵的掌握,有效发散思维与知识点,进而形成自身能够理解且可以创新运用到实际当中的知识形式,所以这就与思维导图的知识、信息表现形式有着更强的共性。从而在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借助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辅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进而顺利形成自身能够理解并应用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使阅读教学的课堂主体仍在教师方面,学生实际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所能够接触和理解的阅读学习内容,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能力以及内容拓展量的影响,不利于教学进步和学生的发展.
        2.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和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场景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被限制,并且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得更为呆滞,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3.阅读教学缺乏内容和资源方面的有效扩展。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面对课本基础内容和相应的知识点,在需要拓展资源时,往往只能根据课本所提到要求进行资源获取,这样一来,教学的创新能力不够。若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所涉及到的课本知识点在进行拓展丰富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思维发散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与内容,进而应用到教学当中,此时教师的发散思维也可以影响到学生,学生后期可以顺利借助思维导图拓展阅读的内容和知识点,这样学生也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因此,问题的出现能够反映出教学需要创新。所以需要借助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创新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阅读课,常常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通过向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将文章中的生词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楚文章的大意和中心主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未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运用,创新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知道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先创作思维导图来帮助理解文章。由于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阅读信息集中到一幅图上,并将单调乏味的文字材料转化为图形图像和关键字词相结合的有机体,可以帮助学生提取有用的知识,活跃思维。同时,思维导图是由各种符号、各异图形、不同颜色组成,具有一定美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表现欲,启发学生阅读能动性,从而把阅读变成一种乐趣。
        三、构建阅读体系,提高阅读效率
        当前是提倡“全民读书”的时代,人们都十分注重阅读教学,而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使用低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容易被各类娱乐活动吸引,而没有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阅读认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将阅读内容具体化、简单化、清晰化,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开展合理的联想、探究、思考,进而将文章内容进行相应的联想、组合和创新,并在一层一级的延伸中整合、吸收知识,逐步构建阅读体系,强化阅读成效。
        四、深入理解课文,绘制思维导图支脉
        在这一环节,师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捕捉关键细节,挖掘深层意义,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支脉。下面以分别采用气泡图型思维导图、流程图型思维导图、因果关系图型思维导图的实践课为例,具体说明思维导图支脉的绘制。
        松鼠是一篇课外教学文,这篇课文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段落结构相似,是并列关系。师生共同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总结归纳松鼠的外形“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发达,尾巴美丽且上翘”,这样得到第一个支脉。继续分析第二个自然段,通过抓住描写松鼠的关键语句,师生共同总结松鼠的性格“活动范围是在树上,活动时间通常是晚上”,这就是第二个支脉。阅读分析第三自然段,归纳总结出松鼠的行为特征“警觉和敏捷”,由此得到第三个支脉。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从介绍松鼠的窝到介绍它们很爱干净。学生讨论后可得出:松鼠的窝建在树枝分叉处,窝口朝上且有盖,它们爱梳妆打扮,喜爱洁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这是松鼠的习性,这样便得到第四个支脉。师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最终绘制出该课文的思维导图(见图1)。
 
        图1《松鼠》———气泡图型思维导图
        五、设置小组阅读,开展阅读评价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十分好动的状态,好奇心旺盛,好与同伴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阅读,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与感悟,以及互相解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设置小组阅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带动学生阅读的参与度,让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式阅读教学可以丰富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学生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记录在思维导图上,包括文章重点词句、结构、写作手法、段落间的联系等一系列阅读相关的知识,教师就可以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并开展阅读教学评价,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六、结语
        学生的阅读素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式教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思维训练方法,可以将阅读教学的内容以更加清晰化、系统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整合。因此,教师可借力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同时,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阅读,明确阅读目标,以及通过设置小组阅读,带动阅读参与度,完善阅读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推动学生阅读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晶.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11-13.
        [2]张芸.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名师在线,201 9(25):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